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最近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称,未来五年深圳力争改造完成100个旧工业项目和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期内通过拆除重建更新预计供给建 ...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最近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称,未来五年深圳力争改造完成100个旧工业项目和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期内通过拆除重建更新预计供给建筑总面积约4600万平方米,实现新增约26万套商品房的供给目标。
报道,根据意见稿,深圳将积极鼓励开展各类旧区综合整治,推进以城中村、旧工业区为主要对象的拆除重建,逐步实现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规划期内,争取完成各类更新用地规划30平方公里。其中,以城中村和旧工业区为主的拆除重建类更新规模为 12.5 平方公里;非拆除重建类(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更新规模为17.5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约3500亿元。
此外,深圳还将积极鼓励以综合整治为主,融合功能改变、加建扩建、局部拆建等方式的城市更新,规划期内力争改造完成100个旧工业区项目和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环境质量提升。
对于大众普遍关心的城中村的更新方式,意见稿中也有相关解释。意见稿称,原特区内建筑质量较好、建设年代较新的城中村原则上以综合整治为主;原特区外龙华中心、龙岗中心、空港中心(副中心)、观澜中心、布吉中心、平湖中心(组团中心)以及已建、在建轨道站点 500 米范围内的城中村,适度考虑拆除重建;位于原特区外一般区位且建筑老化、隐患严重的城中村,鼓励拆除重建;经市、区主管部门认定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中村,原则上则以综合整治为主。
在加强房地产市场供应,缓解住房短缺压力方面,“十三五”期间,深圳以城中村拆除重建为主,“工改居”及旧住宅区改造为辅,加快住宅供应速度,提高更新供应住房规模和比重,争取更新住房供给占全市住房供给七成以上,规划期内实现新增约26万套商品住房的供给目标。而在提供保障性住房和创新型产业用房方面,规划期内力争通过更新配建保障性住房约650万平方米,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总规模约100万平方米。以中心区、轨道站点周边、重点产业片区等为重点,提供 13 万套保障性住房。
根据这一征求意见稿,深圳楼市存在着以下最新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一、未来5年深圳楼市供应量大幅增加
如果单看这个城市更新征求意见稿,似乎没有多少亮点。但如果联系到4个月之前发布的深圳市“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就能发现其中隐藏着的重大变化。
今年5月9日,深圳市规土委发布了《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期间总建设目标为有效供应住房65万套。
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进一步加大住房及时有效供应,分层次满足全市不同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需求,全市计划实现新增住房有效供应65万套;其中,通过加快各类住房建设、加快商品住房批准预售、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效率,力争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35万套。并且通过盘活存量住房、促进住房二手市场发展,力争二手商品住房成交35万套,实现2020年末全市常住家庭住房自有率提高至40%。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预计深圳商品住房总需求约179万套,其中购房需求约89.8万套,租赁住房需求约89.2万套。该征求意见稿提出,89.8万套的购房需求,由以下三种需求构成:一是深圳存量常住居民新增商品住房购房需求共计55万套;二是深圳就业大学生购买住房需求9.8万套;三是深圳居民在东莞、惠州等地购房需求25万套。
当初这一规划出炉时,最大的关注点是,深圳鼓励购房者在临深地区买房了。
但是,这次公布的城市更新规划,则明确提出“争取更新住房供给占全市住房供给七成以上,规划期内实现新增约26万套商品住房的供给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新增供应住房26万套,如果原定30万套供应目标不变的话,那么总量将变成56万套。
巧合的是,深圳拟通过城市更新新增的26万套住房,几乎与住房建设规划中建议在东莞和惠州购房需求25万套相当,且略大一些。这是否意味着,与之前的思路不同,深圳将立足于自身,解决这25万套新房的供应问题?
这一变化还需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但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自马兴瑞到任,一再要求在城市更新方面提速,这次城市更新规划可能意味着对此前住房规划的一次修正,否则不必专门再来一次征求意见。另外,从深圳鼓励城市更新的地域来看,主要位于原特区外地区。如果适时加大更新力度,不仅有利于实现深圳特区一体化以及“东进战略”等,其供应也完全有可能替代东莞或惠州的供应住房,况且在空间距离上,因为毕竟在深圳市内,交通及其其它配套也比东莞、惠州更为便捷。
果真如此的话,意味着深圳在未来5年的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以2015年为例,深圳新房销售也不过6 . 6万套,但如果“十三五”期间总量提高到56万套,则平均每年将达到11万套以上,几乎增加一倍。这对深圳房价的上涨将产生极大的遏制作用,预言深圳房价5年内达到20万一平的论调可以休矣。短期来看,这是深圳楼市的一大利空,但长远来看,则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大利好。
二、原关内城中村大拆大建告一段落
这次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重大利好,即明确指出“原特区内建筑质量较好、建设年代较新的城中村原则上以综合整治为主”,这就意味着原特区内类似大冲、白石洲、湖贝村那种大拆大建将告一段落。这不仅将保留更多的城市记忆和文脉,而且对居住在城中村里的工薪阶层是一大利好,对深圳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一项重大利好。
一直以来,包括“文过是非”在内的媒体一直大力呼吁保护城中村。众所周知,为城中村一直承担着深圳廉租房的功能,尤其在深圳房价飙涨的情况下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已经更新的城中村来看,除了变身为高档住宅以及城市综合体之外,对工薪阶层产生了极大的挤出效应,毕竟城中村重建后容量十分有限,且城市综合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过剩倾向。这一征求意见稿指向十分明确,即在原特区内,能不拆的尽量不拆,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同理,城中村的存在也将对深圳住房租赁市场产生平抑作用,值得高度肯定和点赞。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