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记录:我们的另一张个人身份证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2009-03-25 09:11:39

“两年前,一年来查询信用记录的不到100人,现在多的时候一天就有30多人,个人信用记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日益紧密,公众对信用记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3月10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处长陈捷接受记者采

  “两年前,一年来查询信用记录的不到100人,现在多的时候一天就有30多人,个人信用记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日益紧密,公众对信用记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3月10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处长陈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08年,全省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共接待个人查询2950人次,比2007年的592人次将近翻了5倍;接待企业查询316人次,同比增长37%。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

  一位留学回筑的海归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离开身份证也许会觉得寸步难行,而在征信业发达的国家,没有另一张“身份证”也会觉得举步维艰,这个“身份证”就是个人的“信用记录”。人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情,离不开信用报告,例如买房、买车、找工作,办信用卡、租房、买保险,“我能看您的信用报告吗?”往往是银行、雇主、房东和保险公司向您必问的问题之一。经济和社会越发展,征信与个人的关系就越密切。

  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相继建立的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收集企业和个人的银行信用信息,并实现全国所有金融机构联网和信息共享。个人诚信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截至2008年底,我省已有1392万人和5.7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他们与银行发生过的信贷类业务,已经被征信系统全时客观地记录。并且在两大征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已逐渐收集企业环保、质检、电信欠费、企业拖欠工资、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等企业和个人非银行信息,这些企业和个人的银行和非银行信息构成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报告”。

  本为防范银行业信贷风险而建立的征信系统,随着企业和个人银行和非银行信息的陆续纳入,现在已辐射和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以征信系统为特征的信用体系,成为构建诚信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

  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将导致社会交易成本大大增加,效率急剧降低,不仅银行业务不能有效进行,整个社会生活都会出现严重问题“我们每年受理因为不履约不守信的各类案子很多,有的当事人纠缠在其中,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工作生活都大受影响。”贵阳一资深钟姓律师说。

  陈捷认为,市场交易中因诚信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行为不仅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还会大大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成,正对改善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产生重要作用。信用档案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信用交易的成本和时间,也有利于全社会都能有效地监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在共享的信用信息机制之下,不诚信者将受到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约束。一旦出现违约等不良记录,其再次获取贷款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的难度增大。由于失信成本高,人人都会极力避免不良记录被写入信用档案,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不断走向诚信。

  房地产从业人员朱晓音女士感受到了信用系统的建设对产业、对商业的重大意义:有了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能够便利于企业贷款、交易。“现在银行对个人的授信,包括贷款,信用卡,以及一些小额贷款都要看个人信用报告,这就好比是我们的‘经济身份证’,能够促使我们对自身信用有一个更好的规范。”

  “有诚信就有市场。”这是贵铝销售经理胡海的切身体会。诚信带来了长期的用户和稳定的市场,在金融危机爆发售价下跌前,贵铝的产销率一直保持在100%。

  目前,我省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建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机制。

  相关链接
  何谓征信:征信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个人或企业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报告的一种活动。征信记录了个人或企业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个人或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航旅游欲将黑名单制度对接


网络 2015-07-07 10:28:00

强化公务员诚信考核记录的使用


网络 2014-08-07 13:1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