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四川的刘霞和丈夫朱五星在眉山市仁寿县开起了一家“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的诚信面馆,一开就是15年,记者问起有没有人故意不付钱,老板说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开这个面馆还赚了套房子,不亏!(3月6 ...
2002年,四川的刘霞和丈夫朱五星在眉山市仁寿县开起了一家“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的诚信面馆,一开就是15年,记者问起有没有人故意不付钱,老板说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开这个面馆还赚了套房子,不亏!(3月6日《成都商报》)“诚信店”近年来说得很多,南京、上海的诚信书店,店内书写“诚实像金子一样珍贵”的广告语,被称为现实版的“徙木立信”;成都的“无人菜摊”,经营了两年多,摊主还想借互联网浪潮将其规模化;青岛的“诚信花摊”,演绎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都市佳话。
诚信店铺这么多,仁寿这家面馆,却显得很特别,一来,它存在的时间久长,一念之善易,恒久相处难,“诚信招牌”15年仍簇新如初,十分难得;二来,与旨在倡导诚信之风的店铺不同,这家小面馆一开始让顾客自助付款,只是因为人手不够,也没想太多,不知不觉地就随时光一起走到现在。这其中的信任宽容、自然朴实,不为了考验什么,却经得起时间的试炼;不刻意宣扬什么,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诚信店铺常常引发街谈巷议,全因触动了我们内心的柔软。回想起来,我们总归是见过几家这样的小店的,默默开在街边巷尾,门面不阔大,外表不光鲜,但是东西好、分量足,老板讲仁义,虽然不是都能自助付款,手头一时不便,也能赊欠几回,邻里街坊一欠一还,相谈和洽,便是一段交情。开店不光为了做生意,还为了交朋友,这其中许多关乎诚信、人情、淳善的珍贵道理,令人百般回味。
当一件事成为了一个话题,一个标签,大家往往就很在意结果。诚信店铺能开多久啊?是不是炒作?能挣到钱吗?在种种热切的注视下,许多诚信店铺都只能黯然道一声辜负。相较上海诚信书店,经营一年少收了一半书款,仁寿这家面馆的确堪称诚信范本。
其实,15年来,店主夫妇也不是没有收到过假钱残币,也不是没有人逃过单,但他们俩不管钱、不算账,而且坚定地认为,不付款者必有其苦衷,或是疏忽健忘,肯定不是有意为之,无需锱铢必较。可见,结果是否完美,全在人心所向。可以想见,这对平凡夫妻的精神世界是多么豁达!在这个小家庭、小面馆里,诚信本就无需刻意经营守护,而是如同春风化雨,而正是这番顺其自然的“信得过”,影响着来往的食客,让他们守规矩、知得失,经年累月,形成了这份默契和互敬。
无心插柳的诚信面馆开了15年,留下一片抚慰人心的绿荫,这是岁月留存的微小之美,是生活馈赠的赤诚之心,这样的小店,无需去过度探讨研究,更不必强求复制推广。别把它当成一个样本,不妨当成生活本真的一部分吧,让它安安静静、长长久久,开在每个人心中最温暖、最单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