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华社:楼市去库存靠“加杠杆”无异饮鸩止渴

来源: 2016-05-25 20:58:07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楼市去库存初见成效。但同时P2P、首付贷等业务活跃其中,引发了关于楼市加杠杆的担忧。新华社2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靠“加杠杆”无异饮鸩止渴。  新华社评论还称, ...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楼市去库存初见成效。但同时P2P、首付贷等业务活跃其中,引发了关于楼市加杠杆的担忧。新华社2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靠“加杠杆”无异饮鸩止渴。

  新华社评论还称,“大树再高也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
  加杠杆导致楼市“虚火”上升,放大楼市“虹吸效应”,资金过度向一二线城市集中,既增加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难度,也使热点城市房价高位跳涨。

  更令人担忧的是,金融杠杆既会催生房地产市场泡沫,放大金融风险,还会导致实体经济“失血”和“空心化”。

  最近几个月,楼市伴随着多种政策的刺激而出现销售火爆态势,显示去库存颇显成效。数据显示,截止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27亿平方米,已连续两个月减少。

  然而,房地产市场火爆的背后,同时也频现杠杆资金的身影。华尔街见闻曾提及,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配资机构越来越多。自买自卖转按揭、首付贷、众筹炒房、P2P……杠杆手段频现。华夏时报此前称,三成购房者是借助中介公司杠杆来完成购房的。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

  针对此轮楼市大涨,新华社曾援引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峰的话称,供需长期存在的矛盾不足以支撑房价短期快速上涨,此轮上涨的最直接原因还是金融杠杆在起作用。

  对此,新华社曾在3月初连续两日刊发评论文章,直指楼市杠杆资金。

  今日发布的新华社时评还称,楼市也没有必要加杠杆:
  当前我国正处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0%至70%快速发展区间,无论从新市民的潜在住房需求,还是从城市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来看,房地产行业都具有保持稳定增长的潜力,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给楼市打强心针。

  同时,新华社评论还应和了此前“权威人士”的表态。文章称,由于今年一季度6.7%的GDP同比增速表明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因此,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更应该尊重楼市的发展规律,明确功能定位,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人民日报曾在本月初刊登“权威人士”专访稿。“权威人士”表示,要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因此,“我们就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至于如何“有序去库存”,新华社文章将其指向了城镇化:
  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只有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才有利于楼市健康发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月27日昆明成交154套 总面积12009.54平米


昆明房产信息网 2012-02-29 17:35:49

广福郡花园将于3月开盘 届时将推92-139平住宅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31:27

旅游地产要打特色牌转变模式 成安置业李董专访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4:03

孟加拉国股市开盘跌8.6% 六分钟后停盘


新浪财经 2011-01-20 16:04:43

二套房贷首付提高至50% 靠谱?


云南信息报 2009-12-24 00:26:33

绿城不缺资金缺时机 37.5亿兑现过江梦


新浪房产 2009-12-09 15:29:59

天津救市新政利好初现征兆 楼市见政策性反弹


焦点天津房地产网 2008-11-18 13:35:57

6月昆明二手房成交量萎缩 均价略降


昆明楼市网 2008-06-30 14:21: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