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暖风频吹,今年前7个月,全国楼市整体成交明显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上涨3个月。专家指出,虽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但三四线 ...
随着政策暖风频吹,今年前7个月,全国楼市整体成交明显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上涨3个月。专家指出,虽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但三四线城市表现并不乐观,市场依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去库存仍是第一要务,未来房价走势将趋于稳定。
回暖态势明显
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如,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等,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楼市。曾经冷寂的市场因此逐渐升温。
上个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在连续16个月下降后首次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2.63,比上月提高0.2点。7月份,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米10685元,环比上涨0.54%。另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7月份,30个城市的住宅市场成交创下近6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本轮复苏中率先起跑,其中,北京市7月份新建纯商品住宅签约逾7000套,为近22个月的新高;二线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开发商“以价换量”实现了较高成交量。但三四线城市则表现并不活跃。
中指院的研报认为,整体来看,7月市场走势平稳,百城价格指数延续温和上涨趋势,环比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同比跌幅继续收窄。
总体格局未变
与一二线城市楼市日益热烙相比,三四线城市则仍显冷寂。据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表现最佳,成交量同比上涨逾四成,二线城市也上涨了近两成,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基本平稳,但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量价齐跌”的趋势。
对于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来说,由于房地产供求失衡局面依然存在。统计显示,截止到6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72万平方米,仍处高位。专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筑底过程,三季度仍将以去库存为主。
同策咨询研究部预计,下半年,当前库存去化周期在15-20个月之间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将回落至15个月以下,去库存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但其他供地量偏大与库存量偏大、库存去化周期在20个月以上的城市仍然面临去库存压力,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则难以上涨。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表示,“过去几年,部分三四线城市盲目供地开发,一些住房产品存在品质低且同质化严重问题,住房消费回归理性后,这部分房子自然很少有人问津。有些城市在建规模依然很大,销售速度跟不上库存增加速度,库存压力不降反升,这样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当三四线城市,包括二线城市真正企稳时,才能说明中国楼市真正走出了低谷,总体看供大于求的格局还未改变。
上涨空间有限
逐渐回暖的楼市是否会再度点燃高房价?有关分析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间的分化走势持续加剧,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后市房价在经过恢复性上涨后,将保持相对稳定,涨幅或将放缓,上涨空间有限。
中指院报告预测,在稳楼市政策积极推进、市场持续回暖的情况下,中国楼市消费信心稳步提升。预计市场成交将延续回暖态势,供求状况不断改善,房价整体回升。但因各城市去库存化压力不同,各线城市房价走势将继续分化。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需求旺盛,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多数供应规模较大城市仍将积极促进去库存化,房价走势趋于稳定。
“虽然现在一线和二线主要城市的房价在上涨,似乎市场在回暖,但整体来看离真正回暖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楼市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已经发展到今天总体偏松、部分地区过剩的情况。当供给速度远快于需求时,很难出现暴涨。
推荐阅读:上半年房企卖多赚少 下半年去库存仍是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08.06
7月已过,大量房企开始进入了中报季。
8月4日,聚焦于珠三角市场的时代地产发布了首份房企中报,随着二季度楼市回暖,时代地产等房企业绩保持了稳健增长的势头。但从整体来看,上半年房企卖多赚少,近五成净利下滑。
与滞后的半年报相比,7月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深圳等地楼市上升的势头正在衰减;各地新房成交量整体由高位回落,结束了持续3个月的增长。
下半年的楼市,将随着宏观经济的走势震荡加剧,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分化也更加明显。
对于房企来说,楼市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实质改变,下半年的重点仍然是去库存。
上半年卖多赚少
今年上半年,受“3·30房贷新政”以及央行[微博]连续降息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势头,大部分房企在业绩上表现不俗。截至日前,在34家公布上半年销售额的房企中,25家销售额同比上涨,占比达到74%。其中,大型房企如万科、保利、恒大、龙湖等相对稳健,销售额增幅在7%-25%,深圳控股、花样年业绩翻番,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42%和125%。作为首个公布中报的房企,时代地产给了个开门红:上半年业绩跑赢了大市。
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合约销售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46%,目标完成率在内房股中位居前列。
根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显示,TOP50房企的销售额同比增幅为9%,20家典型房企的销售目标完成率为41%。
此外,时代地产上半年净赚4.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净负债比率较去年年末下降9.2%,现金及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增加12亿元,公司财务状况更加稳健。
然而与业绩持续增长相反,不少房企的净利润正在缩减。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沪深两市有76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5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预告净利润亏损的企业就有27家,预计亏损额度最高的是*ST京蓝,预计亏损4.2亿元-5.3亿元,同比下滑1850%-2338%。
整体来看,上半年房企卖多赚少,公布中报业绩企业中逾三成企业预亏,近五成房企净利润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行的现象;其中,中小房企占比较大,数据多数反映了中小企业的业绩变动。
对于销售额上涨、净利润下降的局面,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近年来的地价上涨速度较快,侵蚀了房企的利润空间;而海外融资、信托、基金、互联网众筹等渠道资金成本增加,房企卖房的溢价空间缩减;此外,房价涨幅放缓,甚至部分出现下跌,也削减了利润,甚至造成亏损。
在2014年年报中,包括万科、招商等在内的龙头房企也对其部分项目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而今年一季度的市场也弱于去年,多数房企在那个时间段都有打折优惠清理存货行为,为了销售量而造成对利润空间的挤压,半年报利润下滑可以想见。
楼市整体复苏难
中原监测的40个城市数据显示,7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5%,一线、二线及三四线城市降幅分别为3%、7%、1%。
从CRIC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7月份59个城市楼市成交环比6月全线下滑,平均下滑13%,房地产交易市场呈现出整体回落的趋势。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王锋认为,前期房价上涨过快、股市财富效应消失和银行收紧信贷、成本提高都是楼市回落的可能原因。而7、8月是传统的楼市淡季,季节性因素造成的成交量回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则表示,7月楼市是“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7月市场是在二季度成交井喷、需求大幅消化、供给相对不足、股市跌宕起伏,又无后续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取得的,至少维持了相对好的走势。
另外,一些大牌房企如碧桂园、万科、金融街(10.35, -0.23, -2.17%)、龙湖等一改前两季度的谨慎,频频拿地,平均溢价率高达27%,较上月上升了10个百分点。地市往往要比楼市变化慢半拍,预计8月份应将延续7月,整体情况会继续保持稳定。7、8月的淡季不会导致市场形势反转向下,但更给力的政策也许要到9月中下旬,众多楼盘还准备在9、10月份的旺季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中指院认为,7月楼市逐步进入调整期,在成交平稳,供应减少的背景下,库存分化却继续扩大。
其重点监测的28个城市供求比继续维持低位。其中,深圳、贵阳、苏州等供求比不足0.6。深圳、上海、合肥消化周期仅为7.4、7.1、7.0个月。但与此同时,南昌、郑州、大连等城市库存继续高位,供求比都在1.3以上,尤其是大连,本月供求比达1.5,大连、沈阳、西安消化周期则分别高达30.7、31.1、22.0个月。另外,南宁商品住宅存量超760万平方米,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值,市场压力不可小觑。
张大伟对此表示,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走势,因为各地市场库存压力不同。从人口流入看,三四线城市整体降温的趋势依然难以改变;而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大。
张大伟指出,后续房地产刺激政策还会有多种可能性,包括降准降息继续在二季度都有出现的可能性,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力度更是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的确在提高。
时代地产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国内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定及偏松的状态,预计下半年总体经济将会略优于上半年。在充足的购房需求支持下,一线城市的房价将会稳步回升,尤其是在拥有庞大交易量及库存压力较小的城市,房价上升将会更为明显,重点的二线城市房价也将趋向稳定。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下半年重点关注领域之一是房地产。房地产将分化明显,其表现是楼市成交量出现反弹,房价出现环比增长,但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却仍下降。
同时,对于下半年楼市复苏是否将演化到整个房地产投资的复苏,朱海斌表示并不乐观。在他看来,房地产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尚未改变,需要进一步调整;而各城市之间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成交量等都面临调整。另一方面,住宅市场和商业地产之间的分化加大,“商业地产在今年或明年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