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宁波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在三次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共查处违法行为802起,行政立案537件,移送公安21起,刑事立案15起,公安部门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司法机关判刑1名。 从去年下半 ...
24日,“宁波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在三次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共查处违法行为802起,行政立案537件,移送公安21起,刑事立案15起,公安部门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司法机关判刑1名。 从去年下半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所有失信的食品经营单位都会被列入“黑名单”,市民可以登录“信用宁波网”查询。(6月25日《现代金报》)
如果说红名单是肯定,是表彰,是激励的话,那么黑名单就是否定,是警示,是惩戒,但不管红名单还是黑名单,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引导作用,为消费者用脚投票提供依据,创造条件。如果落实执行得好,必将在推动食品安全生产,营造食品安全环境,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但在我看来,要想让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做到关键的两点:一是保证黑名单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对黑名单实行动态化管理。一旦企业上了食品安全黑名单,不但是对企业形象和信誉的一次沉重打击,而且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那么为了尽量减少上榜黑名单的负面影响,企业必然是希望黑名单上的信息越少越好,越模糊越好。比如以前一些被曝光的问题企业和商家,往往以“某某公司”“某某酒店”“某某牌的火腿肠”等等来公之于众,这样的曝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曝光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黑名单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是黑名单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
现在再说黑名单的动态化管理问题。一些被曝光的食品生产企业或经营商家,在自己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被有关部门或媒体曝光以后,为了减少影响,挽回损失,采取的措施不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而是采取更名换号的办法,不但给企业换一个新名字,而且把其旗下的产品也换名字,换包装,甚至连企业地址也换一个新的,以此来抵消曝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对消费者势必产生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而对企业真实信息最为了解和掌握的,无疑还是政府有关部门。所以要对食品安全黑名单实行动态化管理,企业更换信息,黑名单上就更新信息,要让消费者看到你的“真身”是谁。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商家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督促其完善内部管理,注重食品安全。
说到底,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就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不诚信企业的基本信息公之于众,然后借助市场的力量来达到惩戒企业与商家的作用,这无疑称得上是一种低成本但高效率的市场监管手段。这种制度除了可以警示企业,规范市场,提醒消费者之外,同时还让监管部门中某些贪图蝇头小利而对那些不诚信企业和商家“前门查、后门放”者没有了以权谋私的机会,促使行政监督更加公开、透明和及时。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