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再提楼市长效机制用意何在

来源:网络 2015-05-10 18:02:00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其中提到“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还是第一次。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 ...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其中提到“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还是第一次。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上一次表态楼市长效机制,还是在2013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出的。在此后的两年中,关于房地产国家多数提的是“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例如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

    时隔两年多后,这一提法出现在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上,用意何在?两个提法有何差异?房地产长效机制究竟是什么?

    2003年市场快速发展以来,以国发或国办发名义发布的楼市调控文件多达9个,被称为楼市“10年9调”,而住建部、国土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就更多了,但不管是市场秩序、高房价问题,还是百姓住房诉求等,事实上解决得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过去的楼市调控,或偏重经济层面,即经济过热时,通过楼市调控通胀,经济遇冷时,通过楼市刺激投资增长;或偏重民生保障层面,如以限购政策进行干预。

    新一届政府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房地产方面,充分尊重行业和市场规律,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改善住房保障,如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保障货币化等;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去除限购、限价等行政干预。但是,房地产对于宏观经济影响很大,中外各国概莫能外。据住建部研究,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14.9%,是美国、印度、台湾地区房地产投资高峰时期的3倍;房地产占我国总需求比重高达1/4,考虑行业的关联性,房地产占GDP比重超过1/3。即便是已经完成城市化、供求矛盾并不紧张的美国,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后,也不得不依靠房地产;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能否复苏、消费能否有起色,也得看房地产。

    因此,为避免经济快速下滑,就必须要稳定房地产。2013-2014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亿-13亿平方米,是5年前(2008年)的两倍、是十年前(2004年)的3倍。房地产在历史高位上快速下滑,就像一个200斤的大胖子快速减肥身体受不了一样,整个宏观经济也无法承受。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13个月下降,8.5%的增速为2010年以来首次下探至个位数,新开工下降18.4%,绝对量创2010年以来新低。

    这样的房地产市场局面,于金融风险、于上下游行业、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都是不健康的。因此,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提法,就在于防止楼市过快下滑,为经济转型腾挪空间。2014年四季度以来,“9·30”新政、公积金新政、“3·30”新政等,事实上都是意在消化库存、避免房地产市场快速下滑。

    但是,这并不代表要重回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因此,在稳定楼市的同时,国家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如退出行政干预、不动产统一登记、住房信息联网、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地方财政转型、集体土地入市等。

    2014年以来,稳增长战略地位提升,长效机制强调得少了。但是,旨在稳定楼市的一系列新政,在地方政府和很多业内人士的眼里,却异化为国家希望楼市继续繁荣向上的信号,异化为通过楼市销售回暖带动上下游和投资增长。这不仅会造成新的供应过剩、产能过剩,也可能会扩大金融风险、延误经济转型的时机。因此,本次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第一个内容是,回归住房的消费属性,构建完善的供应体系。习主席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政治局集体“学习住房”的讲话中,提出了“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事实上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开发商只管建房子,大家买房就能获增值收益,似乎都不在乎“适居”与否。未来,住房告别紧缺时代,进入平衡阶段,消费告别排浪式,进入差异化。不管是不动产统一登记,还是住房信息联网,都在于“摸清底数”,这才能搞清楚需求,做好供应和配套。

    长效机制的第二个内容是,公共配套、产业和人口集聚与住房供应要一体化。过去摊大饼式城市扩张忽略了该规律,出现了很多“空城”。近年来,国家很强调公共配套,并将公共服务建设作为经济“双引擎”之一。李克强总理讲的“城镇化过程中刚需是长期的”,本意就在于,人口随着产业在城镇集聚,需要公共配套,也需要住房,这是自然而然的。

    长效机制的第三个内容是,要盘活存量。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大量新增供应增加公共支出压力、恶化过剩局面。盘活存量(保障货币化、工业用地转变功能、做强物业管理、适老化改造、社区智能化等)能提高集聚效应,还能挖掘行业未来潜力,这也是为何美国城市化率不再增加了,但现今房地产增加值依然可以占到GDP8%左右的原因。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江东禧瑞都精装6600元 或坚定购房者买房信心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4:43

旅游地产要打特色牌转变模式 成安置业李董专访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4:03

双汇劫:五百亿的隧道视野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05-19 14:26:02

遗失房产证 土地证 补办需要七个月


云南信息报 2011-01-24 16:51:58

二套房贷首付提高至50% 靠谱?


云南信息报 2009-12-24 00:26:33

地下几十米修地铁 地上汽车照跑


云南信息报 2009-08-24 17:26:18

深圳小户型领军前海楼市率先“反弹”


深圳特区报 2008-11-28 13:03:02

降息难阻楼市价格战


新浪房产 2008-09-20 14:35:5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