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9月央行与银监会出台文件救市松绑开始至今,降息、降准……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新政不断加温;今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发文,力挺房市,将托市政策推到了新的高潮。业界专 ...
从2014年9月央行与银监会出台文件救市松绑开始至今,降息、降准……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新政不断加温;今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发文,力挺房市,将托市政策推到了新的高潮。业界专家透露,接下来将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
就在今年3月27日,河源市政府召开了市区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市长彭建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剖析了河源楼市的个案问题,并表态政府将通过资源倾斜、完善公共配套、尽快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激活市场潜力,确保房地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为什么说河源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健康?政策利好能否扭转楼市格局?政府举措将会带来哪些影响?主流房企为何仍对河源楼市充满信心?主管部门如何给房企和购房者支招?市民如何看待河源楼市?……
作为河源的主流媒体,河源日报全媒体集群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市民解读这些问题。为此,本报策划推出深度系列报道《2015·十问河源楼市》,敬请持续关注本报、河源网与本报微信矩阵相关内容。
①一问新政
新政叠加发力,河源楼市走向何方?
还有几天时间,“330新政”就将“满月”。这是2008年以来救市力度最大的新政,也是整套楼市组合拳中至今出手最重的一拳。从去年“930新政”到今年的“330新政”,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新政不断加温,中间经历了降息、降准、降首付比例等多重利好。在“330新政”尘埃落定的20多天里,一、二线城市虽然没有重演2009年的量价井喷,但随着市场风向的转变,以及新政叠加发力,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暖意。在一、二线城市形势峰回路转之时,河源房地产市场又将走向何方?在亲身经历过市场动荡后,开发商和购房者能否重拾信心?
今年楼市风向转变了
从今年全国“两会”中就能明显感觉到今年楼市风向的转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直接提及房价,不过有多处表述为楼市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并传达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的信息。重点提出了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调控、住房保障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等要点。
全国“两会”结束后,房地产内业就纷纷猜测即将有大招出来。其中比较大胆的猜测就是“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最低降至5成”。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发布通知,对拥有一套住房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不仅比业内预测的力度更大,营业税“5”改“2”也超预期地快速出台。另外,公积金购买首套自住房首付比例下调为最低20%。
河源市城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奇表示,早几年的房地产政策,限购又限贷,既有调控又有抑制。2011年1月国家出台新“国八条”,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60%,贷款利率提至基准利率的1.1倍。现在,情况发生很大变化。2014年9月,央行出台房贷新政策:首套房贷享优惠,贷款购买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二套房贷大大放松,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房贷的家庭,为改善居住再次申请贷款买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限贷令取消,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结清房贷的家庭,又申请贷款买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审慎把握并具体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
从去年9月30日开始,业内已经明显感受到风向的转变。此后,一系列对房地产有利的政策陆续出台。2015年3月25日,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打响了“托市”第一枪。
与此同时,广东省等地已经调整公积金政策,推出了更为宽松的公积金房贷新政。住建部也要求各地进一步降低门槛,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进一步采取公积金跨省、跨市异地支取使用的措施。李锦奇表示,公积金政策的宽松,也给购房者制造了一个购房“窗口期”,对于首套购房的公积金贷款,可以为更多购房者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刺激他们积极入市购房。
今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出台楼市新政,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降至四成。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30%。此政策一出台,不管是房地产从业人士,还是普通的购房者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力救市之后,房地产市场风向的确转变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