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表示:“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姜伟新说,201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国商品住房 ...
2013年12月24日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表示:“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姜伟新说,201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国商品住房建设、销售、库存、交易量都有大幅度上升。但部分热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房价上涨幅度很大,少数城市房地产市场萎缩,交易量下滑。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称,2014年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好既有调控措施。姜伟新并表示,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370万套以上。“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措施,增加住房用地和住房有效供应。”姜伟新说。
姜伟新表示:“要强调调控的针对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房价开始下跌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总量。据姜伟新介绍,2013年,全国有17个城市出台了稳控房价的政策措施。他说:“2014年,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执行好既有调控措施。同时要推进房地产领域深化改革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姜伟新说:“鼓励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创新住房供应模式,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以下内容来源于记者电话采访著名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整理而来:
1.谢先生如何看12月24日住建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表态?
谢逸枫:住建部的表态基本在预期之内,主要是与地方调控政策加强与市场分化及三中全会保障房建设力度提高有直接关系。一是自9月到12月,全国共有17个城市已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短期之内无法取消。二是17个城市楼市调控加码下,房价已逐渐回到合理的区位,楼市降温明显,但市场调控‘抗药性’加强。三是越来越注重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以地方属地化调控特征突出,避免今年新国五条打压面积过大的一刀切政策。四是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并未如过去两年提出“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表述,而是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住房保障建设的基调。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再次提出了要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调控工作。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商品房市场将更多由“市场”发挥作用,2014年调控以地方政府执行既有政策为主。
谢逸枫:过去十年调控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北京生病,全国吃药”的调控模式不可延续。可是最后中央强力要求调控,即使地方政府不愿调控,这个药2014年还是要吃。显然调控专调房价,不调货币、不调地价、不调供求关系的单一调控模式与只堵不试的调控思路及违背市场规律的行政管制调控手段是错误的,注定要失败。一旦既有政策破坏市场预期与干预过多及货币超发、地价上涨,一二线城市房价又将面临上涨.
2.12月24日,住建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表态,究竟释放出什么信号?未来中国房地产调控会如何调整?
谢逸枫:住建部定调2014年房地产调控方向,即调房价与增供应思路继续执行。总体基调上讲是调控不放松,但有压有保。此定调释放出中央调控房价决心与商品房市场化及增供应、调控常态化的强烈信号,具有六层含义,一是调控目标依旧以控制房价上涨过快为主,房价控制目标退出市场。二是调控正式告别“一刀切”,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控房地产市场。三是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与自住型限价商品房的试点城市扩容,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与促进调控长效机制建设。四是促进调控长效机制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城市扩容。五是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限购、限贷调控政策不会退出。但房产税与个税20%政策难扩容。六是商品房回归“市场”与保障房回归政府的趋势明显。
谢逸枫:鉴于楼市分化与供求不平衡及房价陷入越调越涨怪圈等市场化的发展方向,2013年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政策不会退出,在2014年会继续执行。但中央会要求地方政府加以修正与完善,并差别化实施。
3.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究竟如何走势?
谢逸枫: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难言放松,主要是延续2013年调控,地方政府以既有政策为主,加以差别化的微调与收紧。不排除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二线城市调控加码,而放松部分二三四线楼市调控政策。一是行政手段,短期不会退出,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签政策继续执行,部分城市会放松。二是信贷手段,短期不会取消,部分城市首套与二套首付房贷比例会继续收紧,利率不变。而有些城市会放松微调。三是税收手段,房产税与个税20%政策难扩容。四是土地手段,以配建保障房与自住型限价商品房作为控制地价手段,增加住房用地比例。五是保障房手段,加大自住型限价商品房与共有产权住房的供应比例及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增加市场总体供应。六是商品房手段,增加普通住房与商品房供应,调整供应结构。七是市场手段,加强商品房预售与预售资金的监管。八是金融手段,上市房企再融资开闸仍不确定,有条件放开成定局。房地产贷款趋紧。九是扩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城市与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促进调控长效机制建设。十是房价控制目标名存实亡,管理市场预期取代目标。
谢逸枫:2014年地方政府调控如何走与政策如何执行,关键是看2014年3月“两会”以后才会明朗。按照“市场化”思路看,未来中国房地产调控上会在六个方面进行逐步调整:一是调控手段上,行政手段暂时依然为主,未来市场手段与经济手段取代行政手段,金融手段与法律手段为补充。二是调控适用性上,房地产调控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地方政府具有调控决定权。三是调控目标上,短期依然是以调房价与增供应为主,未来以供求关系。四是调控方向上,加快土地制度与财税制度及住房制度等住房供应体系改革,以短期行政调控政策作为过渡,建立完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调控周期性取代频繁性。五是调控趋势上,以市场化作为最终归属点,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住房多元化体系与住房“双轨制”即商品房归市场管,保障房归政府管的住房保障制度与住房供应体系。六是调控思路上,改变过去以堵为主的调控思路,调整为以疏为主的思路。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