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保障房建设入攻坚阶段 三大政策仍未充分利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10-31 08:49:01

保障房“攻难克坚”之秋     “今年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就是要顺民意、解民忧。不仅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且努力帮助中等偏下收入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全国保

  保障房“攻难克坚”之秋  

  “今年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就是要顺民意、解民忧。不仅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而且努力帮助中等偏下收入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进度总体推进良好。截至8月底,一些省份已完成了全年的开工任务,全国除西藏以外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达到86%。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剩下的14%离完成全年的任务似乎近在咫尺,但也是难度最大的。”近日,权威决策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再次直抒党中央、国务院在解决保障房建设问题上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总体上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必然会遇到不少难题,要勇于破解这些难题。”针对目前12个地方开工率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权威人士指出,“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作为开局之年,今年确定的1000万套的开工建设任务具有引领意义,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而且,“通过超过商品房开工建设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幅度增加住房供给,亦会对稳定房价物价起到重要作用。”这位多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权威人士指出,这不仅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防范金融风险,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化解社会矛盾。

  三大政策仍未充分利用

  “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需要中央和地方一起想办法。”权威人士指出,加大政策支持是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前提条件。针对中央提出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他在继续强调的同时,也指出三大政策支持还存在着各地方是否充分利用好的问题。

  推荐大楚宝宝读书会免费报名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保障房建设的决策,中央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财政情况的。”上述权威人士指出,有难度但只要各级政府做好协调绝非解决不了,“当前主要工作还是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市县的补助力度,市县财政要按照建设任务相应增加配套资金。”

  来自高层的信息显示,今年中央进一步增加了对地方的补助资金,由去年700多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而到年中,又进行了追加;从政策层面,年初已对地方政府从预算支出、地方国债安排、土地出让收益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种力度的支持下,少数地方政府要尽快把思想和精力统一到中央的决策执行上来。”

  其次,就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来看,地方政府只要政策设计得好、支持到位,就能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权威人士解释说,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仅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拓宽思路、完善制度,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要统筹居民支付能力,统筹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盈利空间和风险因素,既使群众能承受,又使投资、运营可持续的项目。”

  目前,在积极探索多种筹资办法上,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创新,如设立保障性安居工程专用融资平台、吸引金融机构贷款、调动企业积极性等,完善投资融资机制以保证完成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不过,权威人士指出,“需要强调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是济困钱,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坚决防止挤占挪用,对中饱私囊者要坚决惩处,确保资金安全。”

  再次,就加大土地政策支持方面,在权威人士看来,主要还是在于全局意识和大局思维。完善供地政策,在土地供应上坚持民生优先,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用在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这是考验地方政府心中是否有大局的关键。”据其介绍,今年全国计划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7万多公顷,供地量可谓充足。

  权威人士评析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程,一些地方创新工作方式,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简化办事手续,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但是,“在住房质量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他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如果质量不过关,不仅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发挥不了这项民生工程的积极作用, 而且会伤老百姓的心,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尽早让困难群众安居”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应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困难群众早一点安居。”权威人士指出,“政府对无力通过市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的居民给予保障和支持,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发达国家住房保障覆盖面通常在25%~30%以上,美国对40%左右的家庭提供住房资助或政策支持,新加坡85%的家庭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一张图解读央行房贷新政


网络 2014-10-19 23:24:11

让楼市疯 地王后楼价暴涨成交畅旺


新浪房产 2010-12-24 15:57:36

天津二手房惊现倒挂 六大二手房区pk新房


新浪天津房产 2010-06-30 00:55:40

拆迁专家披露废墟致富内幕


武汉晚报 2009-12-09 15:19:2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