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贷”资金充足虽是造成“民间金融市场”如此亢奋的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术含量的资本运作,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不可能迅速获取暴利;权贵资本的利益,需要赋予社会经济活动以&ld
◆“民间信贷”资金充足虽是造成“民间金融市场”如此亢奋的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术含量的资本运作,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不可能迅速获取暴利;权贵资本的利益,需要赋予社会经济活动以“不务正业”的性质——将正业搞邪,把实业搞虚,方能使权贵资本利益实现最大化。
◆ 权贵寻租与权贵资本,将房地产确定为产业重点和暴发点。关照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符合社会利益,却无益于特殊利益群体的寻租与经营,于是垄断性质的信贷资金集中于房地产,其他企业则多失去金融条件的支撑,为继续存活,也只得借助高利贷侥幸一搏。
民间信贷,这一古老传统眼下似乎闯下滔天大祸。今年,在浙江、陕西、河南、江苏、福建、内蒙古等地,发生了因资金链断裂而起的债务人“跑路”(逃跑)、债主暴力追债等事件。近来,浙江温州等地的数十名知名老板接连“跑路”,隐身的非著名中小老板无从统计,并且,在“跑路”成风之后,“跳楼”开始了(9月22日南方周末)。
老板“跑路”,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债务人和债主均焦头烂额,有人感慨“世道疯狂”。除非万不得已,老板是不会跑的,有权力和黑社会背景的债主不少,这一跑,老板的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保障;同时,债主出于尽力挽回损失的考虑,也不可能轻易将债务人怎么样,所以,双方能扛就扛。更多的债务当事人,在水深火热中忍受着煎熬。情况也许还会更糟,根据年关还债的老规矩,可以断定,最严峻的时刻尚未来临。
有人说:“对民间信贷这匹闯祸的野马要好好调教一下!”调教“野马”固然正确——可是,需要先确认,那是不是一匹“马”。眼下,多位学者、官员和评论人呼吁监管民间信贷,提出规范建言,其中不乏“给民间信贷合法地位”的声音——但是,民间金融活动不可能在被大肆抹黑的过程中获得有利地位。我认为,闯祸作孽的并不是民间金融活动。实际情况是,“民间信贷”为官商金融背了黑锅。
“民间信贷”资金充足虽是造成“民间金融市场”如此亢奋的因素之一,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术含量的资本运作,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不可能迅速获取暴利;权贵资本的利益,需要赋予社会经济活动以“不务正业”的性质——将正业搞邪,把实业搞虚,方能使权贵资本利益实现最大化。
正常、健康运行的实业,承受不了50%以上的信贷利率,似乎只有房地产企业才能承担这种高利率。但查点已经“跑路”的老板,所属企业多为鞋业、电器、餐饮等行业,至今尚未见房地产老板“跑路”、跳楼——不过,没搞房地产的老板受窘,却多是被“房地产金融”害的。
权贵寻租与权贵资本,将房地产确定为产业重点和暴发点。关照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符合社会利益,却无益于特殊利益群体的寻租与经营,于是垄断性质的信贷资金集中于房地产,其他企业则多失去金融条件的支撑,为继续存活,也只得借助高利贷侥幸一搏。
如果我们将部分官员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获得的资本称之为官银,那么正是它极大地提高了民间信贷的成本。《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8日披露:“温州高利贷老板举家潜逃,八成债主为当地公务员”。官员名下巨额资金进入高利贷市场非常普遍,这情况早为官场和民间所知。而官银借贷“通常的规则是,我帮你办事,你帮我放高利贷,互相利用”。其实,这是一种行贿方式,并非商业活动与信用关系,当然谈不上“符合经济规律”。
即便官银占“民间信贷”资金不到八成,比例甚高却可以肯定。非黑即灰的官银举足轻重,或许说明“最发达的民营经济”尚不如“官营经济”更发达。但人们须问:有官银主导的金融活动,还算是民间信贷吗?
除此之外,正规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多数为银行授信,上市公司资金大量涌入“民间金融市场”,银行人员甚至担任高利贷公司股东,或者直接放贷。今年7月,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凤槐的妻子被绑架,绑架者提出了离奇的要求:要么交付2亿元赎金,要么允许此前被调离岗位的该行呼和浩特市支行3名员工复职3个月。这起绑架案的背后是一起涉及数十亿元的“民间借贷”事件——背靠银行经营和“私人金融”,须臾不能与之分离,这还算“民间信贷”?
温州担保协会一位负责人说:“卖白粉也没(放贷)这么高的利润。”不错,有人获得了高回报,但无论如何,真正的老百姓,不可能获得这种回报。利益集团借积累起来的能量和各种影响力从事体制外经营,队伍主力是利益集团的人,资金主力也由他们拥有和运筹。在这种背景下,还说什么监管、规范民间金融?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