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建设已经在国内形成风气,但各地方的生态城项目却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已经被房地产开发项目所“绑架”。 “我们一定要杜绝生态城的虚假成分,一定要排斥那些所谓的‘野鸡生态城&rsquo
生态城建设已经在国内形成风气,但各地方的生态城项目却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已经被房地产开发项目所“绑架”。
“我们一定要杜绝生态城的虚假成分,一定要排斥那些所谓的‘野鸡生态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面对当下良莠不齐的生态城市发展,主管部门将加强治理,“强化对全国各类生态城评比考核,凡是偏离既定目标或偏离已批准规划无法纠正的,应除名并通报批评”。
对于近年来各地兴起的生态城建设之风,仇保兴用“已成燎原之势”来形容。目前,国内600多城市中已有90%以上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其中,不乏打着生态城市的幌子来圈地赚钱的项目。
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层面此前对于“生态城”的发展给予了鼓励。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已正式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提出申请要建设“生态城市”的地方已有50多个,“遍布各省市”。此外,在全国现有的600多个城市中,提出要朝生态城市方向发展的城市,占到总城市数的90%以上。
“一些地方政府借着生态城的名义来搞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有些房地产公司几乎是绑架了生态城开发的模式。”负责生态城项目审批的住建部领导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提出的生态城建设,本身存在着设计理念的错误,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谓生态城的核心。据仇保兴介绍,目前报上来的方案中,有很多城市的生态城建设规划都只是沿袭旧的城市规划的思路。
“我们首先要把生态城的门槛条件设置好。”前述负责生态城项目审批的住建部领导表示,这些门槛条件里,最基础的是硬件的指标,“软件我们还可以修改,但是如果硬件发生错误,就是刚性的错误,后人难以修改。”
而在拟订的硬件指标中,将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指标:首先是紧凑混合的用地模式,每平方公里必须有一万人居住,除了危险品生产之外,其他必须是混合的用地模式;其次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必须要达到整个能耗的20%以上;第三是绿色建筑占所有建筑种类比例大于80%;第四是生物多样性;第五是绿色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应该占65%以上;第五是拒绝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仇保兴还表示,下一步将建立规划的审查制度和批准制度。“我们一定要杜绝生态城的虚假成分,一定要排斥那些所谓的‘野鸡生态城’。”
此外,由于规划本身有一个时间过程,住建部领导亦透露,将对已经审批的生态城规划进行年度检查,防止规划实施被房地产所“绑架”。
同时,还将以三年为期,对规划进行回顾审查,有重大修改的应该报规划审批机构重新批准。强化对全国各类生态城评比考核,凡是偏离既定目标或偏离已批准规划无法纠正的,应除名并通报批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