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评级机构自陷信用危机:“三大”为何“忽前忽后”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1-04-22 00:15:39

4月18日,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引发市场连锁反应,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大幅震荡。 从欧洲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到美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次次将这些国家推向“风口浪尖

    4月18日,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引发市场连锁反应,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大幅震荡。

    从欧洲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到美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次次将这些国家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到了争议焦点的位置。上周公布的美国国会报告将引发金融危机的罪责归咎于信用评级机构,而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对其公正性产生质疑,评级机构面临最严重的信用危机。

    4月18日,标准普尔向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开刀”之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群起响应。而对标准普尔的举措,美国白宫以一句“标普降级是争执而非专业判断”作为回应,美国财政部更是不屑道:“标普低估了国会和白宫的能力。”其实,类似的言论在此前三大评级机构频频下调欧洲多国主权债务评级之时,并不少见。

    方法有缺陷 指标有偏差

    4月13日,惠誉表示未来3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恶化,并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前景从稳定下调为负面。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18日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很多评级机构对国家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周小川还指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评级公司也没有评出来。

    “在整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评级机构公布任何的评级结果,往往都会在市场上遭遇被放大的后果。”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这些大型国际评级机构在进行评级的方法上面的确存在缺陷,评级机构往往设定一些既定的指标,进行比较机械化、技术化的分析。其实,指标本身在反映经济方面就存在偏差。”

    奚君羊进而指出:“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习惯于依赖客观的指标进行评级,但是这些指标通常只适用于成熟市场,对于新兴市场的特殊政策、环境差异考虑不足。所以,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对新兴市场的评级的确存在偏差较大的现象。”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消费火爆共债问题显现 多头借贷风险难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7-12-01 13:12:31

信用债:抗跌有理但未必无忧


中国证券报 2017-11-10 14:12: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