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诚信如何重筑"新长城"

来源:网络 2011-03-20 15:32:07

加大企业失信惩罚,提高失信成本   家住金寨县梅山镇龙井村水库村民组的任先生买了一套商品房,合同中约定商品房外墙贴面砖。交房后,任先生发现房屋外墙并没有贴面砖。和开发商几番争执后,任先生向金寨县工商局申诉,经调解后获得赔偿。   企

 加大企业失信惩罚,提高失信成本

  家住金寨县梅山镇龙井村水库村民组的任先生买了一套商品房,合同中约定商品房外墙贴面砖。交房后,任先生发现房屋外墙并没有贴面砖。和开发商几番争执后,任先生向金寨县工商局申诉,经调解后获得赔偿。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不讲诚信,市场经济秩序就会紊乱。由于利益的驱使,企业不诚信行为并非鲜见。“企业诚信是一套完整体系,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分析,难点在事前防范和事后维护两方面。 ”省消费者协会张路明主任对记者说。

  建立企业诚信,首要的是防范失信,要加强事前预防和失信惩罚。“近年来,我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日臻完善,从征信到评价定级等各环节,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省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处处长杭飞介绍说。 2004年10月,我省制定“一规定两办法”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信用分类标准有四等五级,对守信A、AA级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重点扶持。对于警示B级企业建立预警制度,对失信C级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强化监管;对严重失信D级企业建立淘汰机制。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环境,成效明显。对比数据能够看到,失信企业一年比一年少。2008年度,全省内资企业中B级企业4634户,C级1221户,D级7074户。到2009年度,全省内资企业中B级企业1235户,C级298户,D级465户。诚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部分,实践表明,企业不守诚信,也许可以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

  拓宽消费维权渠道,构建监督网络

  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厂家只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忽略了产品本身质量,后续服务又跟不上,导致许多消费者“维权难”。

  “从主观讲,需要企业自身规范经营,从客观讲,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企业不法经营行为的力度。 ”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引导企业诚信经营,需要监督网络向全社会拓展。我省大力加强消费者协会分会和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进商场、超市、市场、企业、学校建设。各地以行政村和小区为单位,建立消费维权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去年,全省共建立“一会两站”11285个。

  推进企业诚信,不能单靠一个部门,而应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控制市场主体行为,约束失信者。这需要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 “以12315为例,它的职能在不断拓展。 ”省工商局消保处副处长唐延正说,如今的12315不再是一部简单的电话,也不仅局限于消费者申诉处理热线,而是以建设信息网络体系、社会消费维权组织网络、执法监督等为重点,建成与消费者和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

  同时,要加强商品质量监测。去年我省共对768家销售单位销售的789组样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发现了一定比例的不合格产品。据省工商局消保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加大商品质量抽检率,加大对抽检不合格商品的查处力度,同时对家电下乡、汽车市场、建材市场等进行专项整治。

  倡导恪守商业道德,加强企业自律

  “像这样的问题,别的商家不会理睬,但大楼还是给了满意的答复。 ”近日,市民刘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他在合肥百货大楼买了一件男装,穿了一年多,发现衣服上出现斑点,他以为是质量问题,便投诉到该店。该店协调厂家把衣服送去干洗,斑点消失,原来竟是穿着污迹。

  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生命,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省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处汪永贵认为:“企业信用建设需要依靠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以及企业诚信经营三管齐下。 ”

  这三者中,企业自律是根本,正面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我省从1996年正式启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广大商贸企业踊跃参与,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历经多年,其内涵已从原来不卖假货为主,向提升商贸企业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在推进这一活动中,除了形成激励机制外,也要加强动态管理,形成退出机制。 ”省消协负责人告诉记者,发挥相关部门、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形成鼓励企业加强诚信建设的良好风气。

  消费纠纷事后处理上,要倡导建立以和解促和谐机制。目前,全省已经有近5000家企业加入诚信承诺联盟,其入盟条件之一便是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投诉,并能及时解决。据统计,去年诚信承诺联盟企业出现的纠纷大多自行和解,有效地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随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崛起,失信企业越来越难以在现代经贸网络中立足。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强化内部监督,培养员工自觉意识,让诚信真正融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医学科研:诚信底线不容逾越


网络 2014-10-20 10:55:26

沪市放开信用账户打新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9-19 16:10:00

虚拟信用卡缘何被下“暂停令”


网络 2014-03-17 13:27:5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