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西州各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农牧企业,成效显著。 各金融机构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中小企业、农牧民群体的信贷机制,大幅增加信贷投入,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和农牧民群体的“贷款难”问题。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
近年来,海西州各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农牧企业,成效显著。
各金融机构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中小企业、农牧民群体的信贷机制,大幅增加信贷投入,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和农牧民群体的“贷款难”问题。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协调州财政部门出资500万元率先在全省建立“海西州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协调省、各市县财政部门共同出资2100万元,在全州建立支农融资担保资金;格尔木市财政部门出资1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4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贷款利息的补贴和风险发生时贷款本息的补偿。推行“提保基金+银行信贷+政府风险补偿”模式,将银行信贷与风险补偿基金有机结合,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的巨大作用。
2010年上半年,通过500万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直接撬动了1.25亿元信贷资金的投入,间接带动新增贷款19.7亿元,其中80%直接投向中小企业。推行“信贷+保险”支农模式,将保险标的与银行信贷对象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农牧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又有效降低了信贷风险,实现了银行、保险、农牧民多赢的目的。2010年上半年,德令哈、格尔木两个试点城市共发放“信贷+保险”贷款99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牧民春耕备耕及种养殖业的发展。推行“农村互助担保基金模式”,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海西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以村为单位由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担保基金协会,设立担保基金专款专用,为本村所有1万元以上贷款户提供担保。2010年,德令哈市三个自然村中已入互助担保基金154户,共缴纳担保基金15.4万元,共发放支农贷款387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推行“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贷款管理模式”,以3至5家企业为一联合体,根据企业规模大小,确定500-1000万元的最高贷款额度,各成员对贷款风险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今年已展开试点。推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协调州劳动保障局出资设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500万元,撬动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天峻四市县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84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农牧民、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融资保证。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