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挟尸要价”的王守海成了谁的牺牲品?

来源:广东新闻网 2010-08-31 14:05:54

昨日,“金镜头”组委会对于备受关注的《挟尸要价》真实性问题做出回应。组委会称,照片反映的新闻事件经证实真实存在,照片记录的瞬间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部分,虽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辩称没有开口要价,但其客观上参与

  昨日,“金镜头”组委会对于备受关注的《挟尸要价》真实性问题做出回应。组委会称,照片反映的新闻事件经证实真实存在,照片记录的瞬间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部分,虽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辩称没有开口要价,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南方都市报》8月24日)

  这几日,关于《挟尸要价》真实性的讨论此起彼伏,王守海是否在“挟尸要价”,照片上的那个手势代表着什么,他是否说过“钱到位了再往上拉”这句话?……几乎都有舆论的焦点都聚集在了王守海那一瞬间的一言一行上。然而,在这场真伪辩论之外,却鲜有人站在王守海的立场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切。

  如果今年要评悲情新闻人物奖,王守海一定榜上有名。这名普普通通的打捞公司员工,用自己“坚决服从老板指挥的意志”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意外的”换来了众人的唾弃和指责。对王守海来说,他最大的错误,或许就是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少了些自己做人的立场和应有的人情味。相比而言,老板陈波却幸运得多,不知是他的镜头不够有冲击力,还是另有外力庇护,这位始作俑者并没有被大肆曝光,倒是可怜的王守海,毫无戒备的暴露在闪光灯下,充当了“挟尸要价”的主角。

  这些对于王守海来说都有失公平,以至于他面对媒体时感叹“我做了一生好事,现在落了个骂名,我心里不舒服”,而使得王守海如此不舒服的罪魁祸首就是这张新闻图片。从一名旁观者来看,新闻摄影的关键便是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瞬间,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瞬间也必须要尊重被拍者的尊严。王守海作为一名公民,即便他的行为没有符合公众的道德审判标准,他也同样享有名誉权和肖像权,获奖照片大肆传播,王守海因此受到的侵犯当如何论断?倘若照片记录的瞬间真的有悖事实,又由谁来弥补他受到的伤害?

  调查组建议不再对照片的细节深究,其实这细节不深究可以,只是获奖照片给大众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建立在对于王守海个人权益侵犯的基础之上,难免有些说不过去。可悲的王守海,不仅当了老板的“替死鬼”,也稀里糊涂的成了新闻摄影道德规范尚不健全的一个“牺牲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不良信用记录会影响升职加薪?杭州要立法了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6-06-02 12:31:2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