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在承接青岛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与青岛“同城”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强市”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境投入,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降低污染
山东省胶南市在承接青岛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与青岛“同城”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强市”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境投入,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绿色GDP”筑起防火墙。
关停重组并举
改善环境质量
在推进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胶南市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共赢。正是基于这一点,胶南市果断关停、搬迁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两家大型化工企业。
关停搬迁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凤凰涅槃的重生。在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胶南市一方面加快实施化工生产要素上的重新组合,建设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对企业搬迁后腾出的500多亩土地实施“山水新城”民生地产项目开发。这些举措不但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严格环境准入
管住污染增量
胶南市实施建设项目审批“总量指标”和“容量许可”双重控制,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把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按照先算、后审、再批的原则,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发展的“调节阀”,禁批“两高一资”项目。在项目审批上,采取环保前置审批机制,强化环保、发改、工商、城建、规划的协调统一,实行环保优先预审。
同时,胶南市强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积极推行规划环评,先后完成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等大型工业园区的区域环评。2009年,胶南市共审批建设项目313个,依法拒批污染项目70个。
狠抓环境治理
减少污染存量
为深入推进治污减排工作,胶南市专门成立了治理环境污染工作领导小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办公室,对企业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实施督察督导。
胶南市环保部门按照“抓点、促面、分级管”的原则,创新实施环保诚信承诺和等级评价制度。对无排污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存在污染隐患、超标排污和环境信用差的企业,加大检查监测频次,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和错时执法。对屡次违法排污的企业,列入“黑名单”,按照自由裁量权处罚标准,依法给予上限处罚。对治污设施不完善、擅自停运治污设施、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并督促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限期治理仍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
2009年,胶南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835人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3家,限期治理3家,对6家企业实施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关停企业1家。
优化产业结构
控制排放总量
胶南市坚持把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与环境总量控制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状况,科学设置环境功能区划,形成了重点突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在重点园区,通过实施总量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值产业的排污总量,腾出环境容量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环保类产业环境容量需求,确保了绿茵环保垃圾综合处理、污泥综合利用生物质发电等一批优质、节能、环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2009年,胶南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6%,并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