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浑水摸鱼”者增多,“投假币”、“不投币”频频上演 公交投币 折射市民诚信问题 本报讯“拿着煤球当元宵”,《花
公交投币
折射市民诚信问题
本报讯 “拿着煤球当元宵”,《花为媒》的戏词曾让人捧腹。可“拿着假币坐公交”,这一出戏却让公交车司机们笑不出来。根据市公交公司统计,春运以来,该公司平均每日收到500多元假币,比平时损失要多出近1/3。
记者了解到,进入春运以来,在我市1路、K1路、36路等开往汽车西站、华新客运站以及酃湖汽车站方向的各公交车上,乘客趁人多拥挤之机投假币现象严重,这些假币除游戏币以外,伍圆、拾圆甚至贰拾圆的假钞成为“主角”。
面对投假币现象,有着多年驾驶K1路公交车经验的王司机表示:“现在如果乘客拿着10元、20元,我都会让他们换成零钱再上车,尽可能减少因假币带来的经济损失。”而驾驶1路公交车的陈司机说,“除了投假币,还有的人干脆就不投币,”车刚驶出火车站就已基本满员,在线路中途站上车的乘客很大—部分只能从后门上车,某些乘客就趁势不投钱,“虽然电子眼都能监视到,但看着一车乘客,我们做司机的也很无奈。”
据了解,市公交公司现已在火车站等客流集中的始发站点派出多名安全执勤人员,维持乘客上车秩序,全力确保乘车安全。现在,过去上车的“杂乱蜂拥”已取而代之为“整齐长龙”,“投假币”、“不投币”现象有望得以缓解。
(本报记者 刘思远 实习生 苏霓)
短评:前段时间有报道称赞湖北黄石拾荒老太捡7000元交给警方,借1元钱吃早餐。看来老人家虽然缺钱,但人品高尚,值得全社会尊重。比较起来,现今社会上,不差钱的人多的是,但差缺道德的却大有人在。
为了省区区一元钱,而投假币或者不投币,这些人让衡阳很丢脸,怎么办?谴责固然应该。善无大小之别,恶无巨细之分,若要解决根本,还得从树立诚信做起,靠自己去拾回一时丢失的良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