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临港经济区成立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一大热点。近日,四川省政府网站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应邀出席。徐进表示,临港经济区的开发,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符合低碳经济、要符合环保才行,一定不能以牺
宜宾临港经济区成立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一大热点。近日,四川省政府网站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应邀出席。徐进表示,临港经济区的开发,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符合低碳经济、要符合环保才行,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请大家放心。(据《宜宾晚报》)
宜宾临港经济区的成立,不仅关系到宜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将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看看规划,就足以反映出老百姓之所以对其关注的原因——2015年,宜宾临港经济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将打造成宜宾新的增长极;力争在2020年,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最好的经济开发区,成为四川省一个新的增长极。临港经济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构架,合理布局工业园区、保税区、城镇生活区、交通物流体系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果这些目标得以实现,那将是宜宾人民之福,宜宾的经济发展必将跃上一个新的高台。
广大市民在祝愿并相信宜宾临港经济区必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担心经济开发特别是外来企业的进驻可能带来污染,影响宜宾的生态环境。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已经是政府和社会的共识。但有些教训不能不吸取。宜宾曾经带上了环境“黑帽”,经过全市上下的辛苦治理,“黑帽”被摘除,但仍应成为一面反照过去、现在、将来的镜子。江苏太湖也是一个例子。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然而,化工、冶炼、印染等重污染企业集聚,多数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大量排放,造成了太湖地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不仅湖中鱼虾数量急剧减少,还曾一度威胁到众多群众的饮水安全。近年来,国家投入上百亿元的治理资金,但至今还没有给太湖流域近4000万居民带来记忆中清洁的湖水。
太湖是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中枢,宜宾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两者具有一些地理上的共性,都对一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或者是破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太湖周边发展经济的模式和教训,应当引起宜宾的思考。宜宾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宜宾市政府做出了庄严承诺——“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搞临港开发区。”这铿锵之声,不仅让宜宾人民鼓掌叫好,也让长江中下游的群众放了心。
不过,正如宜宾临港经济区的未来还是蓝图一样,不牺牲环境也需经实践检验。在发展临港经济区和保护环境方面,宜宾都应加大执行力,让蓝图尽快变为现实。这不仅需要大力引进优秀企业,也要把好环境评估关,不给污染企业以空子可钻。唯有这样,宜宾才能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