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近些年来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行为给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学生的失信行为有所增加。
一、中学生诚信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
据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校长研修班的《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到的学生诚实问题显示,学生知道班内某同学犯了错误,老师或学校向学生调查时,持“推托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节”态度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0%;关于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近30%的学生认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曾经有过考试作弊行为。有不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
第二,认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
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有的甚至还认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仍力不从心。在一些学校科技节创造发明成果展示中总有几件作品是由学生家长代刀的或在市场上买来的最新产品,贴上学生的名字,就是他的杰作了。
第三,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脱节
受过十多年学校教育的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有些学生在校能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能尊敬长辈。有些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但是一牵扯到自己就不行了,诚信认知与自身行为明显脱节。
二、当前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的诚信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现实原因,同时也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缺陷。
(一)社会环境是诱发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社会环境是促成中学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基本依据,社会环境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诚信水平。环顾现实生活,不讲诚信的现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对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等现象使一些学生也因此受到影响。
(二)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弊端是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强调应试教育。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通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品德教育分离。而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此外,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三、开展诚信教育的一些对策
面对当前社会特别是中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首先,应该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做人必须做一个诚恳、诚实、守信的人。
其次,着力于诚信校园的营建。要努力建设一个从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到每一名学生都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对学生,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到各学科,都要加强诚信教育。
最后,将校园诚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诚信教育应确立“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关键作用;以社会为依托,发挥影响作用”的策略,把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