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坊间的焦点话题是诚信。此话题被突然推至舆论热议的“周排行榜”,事出有因。 激活该话题的正面消息是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激愤该话题的负面消息则不少,譬如:
上周坊间的焦点话题是诚信。此话题被突然推至舆论热议的“周排行榜”,事出有因。
激活该话题的正面消息是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激愤该话题的负面消息则不少,譬如:
央视焦点访谈前主持人方宏进因合同欺诈被刑拘,在退还120万元款项后获取保候审。
上海闵行区一被“钓鱼式执法“又曝续闻,这次被查的所谓“黑车主”竟自残以示清白。事闹大了,舆论哗然。可浦东新区交通执法部门领导却信誓旦旦,一口咬定其属下“按章办事,没有违法”,硬生生地把上海市政府给逼了出来……
再就是,舆论对发生于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晚间的3.59亿“大彩”的“不信任案”,在上周继续发酵,但任凭舆论吵翻天,有关机构就是不接招。
上周,本人也连续遭遇不诚信骚扰。一些莫名其妙的手机广告短信令人苦不堪言。
炒股票,老股民通常计较消息面,利好与利坏常可实现“对冲”。关乎诚信或更广义的诚信建设,利好与利坏在现阶段却很难“对冲”。古时候,衙门不讲诚信,社会很难讲诚信。新社会,公职人员若不讲诚信,又如何要求民间普遍讲诚信。
毛泽东在世时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套用现今的表述,官员是公权力的化身,也是约束民间行事诚实规矩的标杆。现实的残酷和可悲在于,一些官员本人及所在公权机构不诚信、不规矩、不争气之普遍,倒被民间言行用于参照和效仿。还有,倘若前者时不时对后者行“骗”与“哄”之术,反过来又要求后者讲诚信,说服力又在哪里?国内较系统地倡导诚信建设已费时十来年,实际情形上下左右皆心知肚明。诚信属道德范畴,官德废则民德衰———此乃诚信在当下社会成为大问题之根本要害。
回到拟定中的“征信管理条例”,其立规初衷无可厚非。现在办事情,动辄需要提供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信息、手机邮箱信息之类,这类信息往往被银行等服务机构打包“卖”给某些机构用于牟利或干脆用于制造骗术,轻者使个人或家庭不胜其扰,重者令受害人利益受损甚至倾家荡产。然而,就说银行吧,借本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甚至欲把水电煤气缴纳信息都纳入征信范围之内———可笑的是,光凭滥发信用卡一条,诸银行就难避金融风险的最大制造者之嫌。那么,银行的不诚信是否归拟定中的征信条例进行约束,其约束主体又是谁呢?至少,通读征求意见稿全文,我没能读明白。
综合以上大实话,目前制定一部针对全民的征信条例似乎多少有点儿奢侈。而眼下,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官员和公权机构的征信条例,倒显然更为迫切。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