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终于给陷入混乱的楼市一个说法:“扩大保障住房,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三句话,二十个字,表达了中央对楼市的立场。 这个政策的立场鲜明,目标导向结果清晰,只是还缺乏具体实
国务院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终于给陷入混乱的楼市一个说法:“扩大保障住房,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三句话,二十个字,表达了中央对楼市的立场。
这个政策的立场鲜明,目标导向结果清晰,只是还缺乏具体实施的细则而已。
扩大保障住房,显然是要在落实既有的保障住房政策上加大力度,问题是,扩大多少?在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增加的保障住房什么时候落实?
降低住房交易费税,是针对一套房,还是针对二套房,降低多少?
支持居民购房,请注意,这是态度,是结果,是一定要刺激楼市的交易量的增加,但这不是措施。反映在可能的措施上,一种是支持居民能买得起房,另一种是支持居民买的房不出现负资产,反映在房价上,前一种是支持降价,后一种是支持涨价,究竟是要支持降价还是要支持涨价呢?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中国市长论坛中曾表态:“应该给各城市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各地的政府应该说有能力、也有责任,作出一些政策上的选择”。如果前后联系在一起进行考量,似乎中央采取的这种模棱两可的政策,实质是让地方政府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去灵活掌握政策的实施。
但不管地方政府采用怎样灵活的政策,国务院对楼市的目标导向政策,所需要的结果是刺激楼市的交易量。也就是说,如果在国务院的政策纲领下,各地的楼市的交易量无法上去,就宣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的彻底失败,地方政府也无法向中央交代,是要挨板子的。
国务院的刺激交易量的政策目标导向,在楼市现状中,其实围绕着三个问题,分别是:
第一、购房者是观望还是出手?
第二、价格是涨还是跌?
第三、成交量上升还是下降?
如果按照数学上的排列组合,三个问题理论上一共会导致八种可能:
观望、价格上涨、成交量上升
观望、价格上涨、成交量下跌
观望、价格下跌、成交量上升
观望、价格下跌、成交量下跌
不观望、价格上涨、成交量上升
不观望、价格上涨、成交量下跌
不观望、价格下跌、成交量上升
不观望、价格下跌、成交量下跌
通过最简单的逻辑推理,就知道,只有四种可能性会发生:
观望、价格上涨、成交量下跌
观望、价格下跌、成交量下跌
不观望、价格上涨、成交量上升
不观望、价格下跌、成交量上升
对上述四种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按照国务院的政策目标导向,刺激成交量上升。反映在价格上可以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但前提必须是购房者的观望被打破,购房者愿意踊跃购房;
二、假设购房者继续观望,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跌,都会导致成交量的下跌;
可见,决定国务院楼市政策效果的,其实只有一个因素,即购房者的观望能否被打破!
如果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被大量的投放到市场,对商品房价格的冲击,只会导致商品房出现新一轮降价;
如果保障性住房不能大量入市,单纯靠交易费税的下调,无论是1%,还是2%,相比购房者已经形成的房价下降20%-30%的预期,都相去甚远,都是杯水车薪,就好比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一样,对楼市成交量的刺激只是“冷水烫猪,死不来气”。
目前,只要不是所有开发商都全线降价,消费者就难以形成底部共识,只会令他们继续观望。只有当所有具有指标意义的城市核心区域降价,才能令底部共识形成,令成交量回归。
我相信国务院也好,地方政府也罢,开发商也好,购房者也罢,对楼市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居高不下的房价是制约交易量萎缩的根本原因。
国务院既然要支持居民购房,要求刺激交易量的上升,科学且准确的解释政策,应该是,国务院在要求开发商降价,在要求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敦促开发商降价!
因此,在国务院明确楼市政策目标导向时,最应该欢欣鼓舞的不是开发商,是购房者,是普通居民,因为,更大规模的降价潮即将来临,房价终于在回归理性的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