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囤地捂盘成行业桎梏 房地产开发模式酝酿剧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8-10-13 09:41:55

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城市蔓延的地产降价潮,不仅仅是地产商回笼现金的“过冬”之举,更预示着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房地产开发将进一步告别“画地为牢、囤地卖楼”的模式,向“不囤地、不捂

 
  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城市蔓延的地产降价潮,不仅仅是地产商回笼现金的“过冬”之举,更预示着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房地产开发将进一步告别“画地为牢、囤地卖楼”的模式,向“不囤地、不捂盘”的快速开发模式转变,其结果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多年来,相当多的开发商采用“囤地卖楼”的开发模式,从土地增值中赚取收益,造成低下的资产周转效率。地产业因此被某些业内人士揶揄为“手工业”。


  这种开发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只要拿地捂盘就能赚取高利润率,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风险意识;如果市场形势发生剧变,高价拿地的企业会面临很大风险;地价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导致建安成本的比例相对较低,房屋质量问题难以保证。


  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政策出台,实际上已经预示着囤地卖楼模式将面临更大风险。随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开发商带来了更大压力,如强化征收土地增值税、完全付清土地款才能获得土地证、土地闲置满两年无偿收回等。


  但由于流动性过剩等原因,“招拍挂”政策出台后,部分城市的房价开始疯涨,相当多的地产商忽视了未来的风险,反而大举囤地,将希望寄托于上市融资。


  “土地并不是核心问题,关键是品牌和商业模式”。但部分二线城市开发商似乎还没有认识到,房价下降将带来行业运行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反而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猛烈抨击一些开发商降价是“搅局”。


  万科和鑫苑置业等地产公司已经看到了原有地产开发模式的弊病,提出了“不囤地、不捂盘”的开发策略,鑫苑置业甚至追求“零库存”的开发模式,力求以最快速度回笼资金,积极规避风险。


  万科和鑫苑置业都把土地看作是房地产的“生产资料”,而不是“投机工具”。万科更向制造业看齐,积极推进住宅建设的工厂化和标准化,努力提高住宅质量。万科追求的平均利润率、专利、标准化等关键词,赋予地产行业更多的制造业色彩。


  “金九银十”梦碎和房价的进一步下行,将彻底打破原有的“囤地捂盘”模式。行业利润率下降是大势所趋,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就必须改变开发模式,将资产周转率提高到较高水平。长远来看,只有较大的跨区域地产企业才可能实现开发模式的彻底转变,实现工厂化;死抱着利润率不放的部分二线开发商即使成功套现,其拿地和开发的脚步也难以追上龙头企业,最终因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退出市场。


  房地产开发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估值模式的转变。以前,对地产公司盛行采用净资产价值(NAV)估值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地产企业对土地储备趋之若鹜。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部分香港中资地产股在内地大举拿地后,反而遭到外资大行下调评级。


  在地产市场的低迷时期,土地储备量大、资产周转率低的地产公司将难以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估值,而追求资产周转速度和一般利润率的“轻资产”公司将得到更高的估值。


  虽然在一个月之内,央行两次将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降低0.27个百分点,但从近期的成交来看,房地产业的中期调整仍未结束。快速拿地快速开发的模式,将成为开发商迎合市场的战略选择和行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保利宁湖壹号今年4月开盘 3月初开放项目样板房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9:51

保利首创社区少儿组织 "保利童子军"招募正式启动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8:36

版筑·后街周日推售200余间商铺 最低首付9.8万起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1-07-27 17:07:57

孟加拉国股市开盘跌8.6% 六分钟后停盘


新浪财经 2011-01-20 16:04:43

让楼市疯 地王后楼价暴涨成交畅旺


新浪房产 2010-12-24 15:57:36

台州“金九”楼市 乱花渐欲迷人眼


新浪房产 2010-09-20 16:30:49

重庆市内银行对二套房今起认房不认贷


重庆晚报 2010-06-07 15:32:46

深圳小户型领军前海楼市率先“反弹”


深圳特区报 2008-11-28 13:03:0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