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从问题奶粉看次贷危机 信用危机是其共同点

来源: 中财网 2008-09-28 17:13:07

作为近来人们最为关注的事件,国内的问题奶粉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什么关系?   一个发生在中国内地,一个发生在美国华尔街;一个是食品安全事故,一个是金融市场危机;一个是渐露头角的新产业,一个是久执市场牛耳的巨无霸,二者貌似风马牛不相及,没

 作为近来人们最为关注的事件,国内的问题奶粉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什么关系?

  一个发生在中国内地,一个发生在美国华尔街;一个是食品安全事故,一个是金融市场危机;一个是渐露头角的新产业,一个是久执市场牛耳的巨无霸,二者貌似风马牛不相及,没有关系,至少没有直接关系。但这只是表象。从同为重大经济事件的角度观察,它们拥有很多共同点。

  问题奶粉事件,原本是一起因食用含有有毒物质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造成幼儿健康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演变至今,已导致国内乳制品行业动荡,成为一个经济事件。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奶制品销量下降,问题公司股价暴跌,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到9月24日,涉及问题奶粉的三大乳业公司市值缩水214亿元,产业上游的奶农也遭受重大损失,出现倒奶卖牛现象,以至于农业部和各地政府纷纷出面救济,为奶农提供鲜奶补贴,稳定生产。

  美国的次贷危机,自去年爆发以来更是愈演愈烈,正全面冲击美国金融体系,被称为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最新动态是,就在美国政府提出史无前例的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焦虑地等待国会批准之际,华盛顿互惠银行25日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相似的地方不仅在于事态,还有更多。

  首先,它们都是劣质产品真相暴露引发的信用危机。问题奶粉是向牛奶中添加有害健康的违禁化学品制成的奶制品,是不言自明的伪劣产品。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次贷产品,也是地道的劣质资产。银行向原本不具备还贷能力的低收入者发放大量按揭贷款,再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将这些高风险资产包装上市,转移风险牟取暴利。待到坏账大增风险暴露,投资者对次贷相关产品信心尽失,避之惟恐不及,遂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危机。

  其次,他们都是泡沫破裂造成的产业危机。奶粉事件的直接原因,是无良商人追求暴利,向奶源中添加有毒物质,而背后原因则是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过度、无序扩张,导致原料紧张,奶源争夺激烈,迫使企业降低质量标准,给了无良商人掺毒的机会。从问题奶粉本身看,也是一个十足的泡沫事件:奶不足掺水,水多了加药,这不是在制造泡沫又是在做什么?到最后突破极限,泡沫破裂,惩罚了制造泡沫牛奶的企业,也重创了制造牛奶泡沫的产业。次贷危机更是典型的金融市场泡沫破裂过程。次贷是人为制造的需求,本身就带有泡沫性质,经过各种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逐级放大,泡沫无限膨胀,成为市场不能承受之重,最后将整个美国金融业卷入寒潮。

  再次,它们都是由局部失控导致的系统危机。三鹿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部门对奶制品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从结果看,无论是奶粉还是液态奶,问题产品和问题企业都是少数,大多数奶制品还是合格的。但少数无良商人的作为,却造成整个行业的动荡,产业链上下游无一幸免,可谓玉石俱焚。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一向充满活力,但因次贷产品这样一个局部发生问题,参与者多自食苦果,旁观者难独善其身,先后拖垮了"两房"、三大投资银行、最大的保险公司,而且目前还远未见底,整个金融体系岌岌可危。对一家公司来说,通过金融创新可以分散乃至转移风险,但转移出去的风险依然存在于金融系统,积累多了,早晚需要有人为它埋单。不幸的是,这次是整个美国金融系统为之付出代价。
 
 最后,它们都是监管危机。在问题奶粉事件中,不法分子为攫取暴利,公然向鲜奶中掺毒,而企业为了利润,或默许或无视,放弃了自己的企业责任。质检部门也没有把好关口,对食品这类人命关天的产品居然实行免检制度,最终酿成大祸。次贷危机演变到难以收场,美国金融管理当局放松金融监管、对次贷风险和创新风险以及华尔街的贪婪失去警惕等种种不作为也难辞其咎。

  次贷产品由于层层包裹了"金融创新"制成的气泡,一直令人眼花缭乱,难睹真容。现在危机发生,泡沫渐消,让人们看到了锦袍的里子,也不过尔尔。将次贷危机与问题奶粉事件放在一起观察更可发现,不论是金融业还是乳制品业,不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要安全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愿这次各方交的巨额学费,让所有行业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一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铁路征信系统:逃票吸烟者5年内禁乘一等座


来宾网-来宾晚刊 2017-05-02 13:38:47

我国将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青年网 2016-07-18 09:40:50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被调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3-12-02 11:48: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