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政府出台购房补贴政策引发争议 针对今年以来楼市降价潮的四处蔓延,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刺激楼市回暖的优惠政策:购房入户、减免契税、降低首付款……其中尤以西安市
——一些地方政府出台购房补贴政策引发争议
针对今年以来楼市降价潮的四处蔓延,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刺激楼市回暖的优惠政策:购房入户、减免契税、降低首付款……其中尤以西安市政府新出台的“居民购房、政府补贴”做法所掀波澜最大。
如今楼市低迷,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出台“暖市”措施时机是否恰当?谁是真正的受益者?围绕这些焦点问题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实惠购房者还是替开发商托市
今年26岁的西安市民王新刚,大学毕业后打算按揭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因房价太高一直望而却步。进入9月份,心灰意冷的他重又燃起了购房的念头:“看报纸上说现在买房,市政府发放补贴,像我购买90平方米的房子能享受政府近6000元的补贴。虽说仍是杯水车薪,但我想向父母请求一下支援,条件合适就出手买房。”
9月4日,西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土地、公积金、税收、金融等领域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市民购买商品住房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财政补贴。
补贴政策出台后,一些正打算购房的西安市民表示欢迎。按照规定,西安市民在2008年9月4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商品房均可在办理房产证时获得购房款总额0.5%至1.5%的政府补贴。
“只要买房的人就能享受补贴,地方政府希望此举激活楼市交易的意愿明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西安的“暖市”政策。
“以财政补贴给购房者,好像是帮了老百姓,其实是替房地产商托市,与其对购房进行补贴,不如让高房价在市场调整中下跌。”市民的一些反对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暖市”措施传递何种信号
数据显示,2008年5月12日至31日,西安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量比上月同期下降37%,比去年同期下降34%,而6月至8月成交量为159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1%,有相当多的楼盘,特别是高层楼盘,震后一个月内几乎没有销售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地震后两个月,西安楼市交易清淡,但是房价并未下跌。上半年房价均价仍达4340元,涨幅为10.8%。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房地产市场下滑,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旨在“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新举措。8月份,沈阳市政府宣布将重启购房补贴政策、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年限和限额等。
河南省政府规定,自9月1日起,河南省居民购买商品房可减免房地产交易契税、降低首付房款、延长贷款期限等,同时可享受到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房贷最优惠利率。
今年下半年以来,厦门、长沙、成都等地也相继出台包括购房入户、免税降税、购房补贴等购房优惠措施,希望刺激房地产市场消费,挽回楼市的颓势。
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降得过低,也会损害许多行业和市民的利益,那么地方政府就有责任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状态。
楼市调控中地方政府如何作为
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持续调控,从最早的“国八条”“国六条”,到2007年对土地的调控政策和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随着这些“组合拳”的累积效应开始显现,中国楼市高房价开始出现松动迹象,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购房者持币观望的气氛浓厚。人们有理由质疑:此时“救市”,动机是否合理?时机是否合适?
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会长王圣学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减速的忧虑“促销救市”,显得有些草率,这其中一个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房地产行业是地方投资和税收的重要来源,GDP增长减速,这是地方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坐不住”的原因就在于,担心房地产市场转冷,地方政府的GDP、财政收入会受到影响,而不是真正的“让利于民”。
西安丹尼尔集团总裁王国庆说,楼市遇冷,恰是抓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的最佳时机,满足更多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显然,楼市调整、让房价理性回归已是大势所趋,地方政府应该利用近期全国房地产市场冷却之机,利用适当的政策调控,把房地产市场带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