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第二批公共资源交易失信行为的通告》,对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共14人予以“曝光”,并首度实行联合惩戒。(1月24日《湖南日报》) 敢于通过省级媒体自曝家丑 ...
1月23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第二批公共资源交易失信行为的通告》,对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共14人予以“曝光”,并首度实行联合惩戒。(1月24日《湖南日报》)
敢于通过省级媒体自曝家丑,敢于对失信专家“开铡问斩”,这一举措在全国并不多见,无疑让人格外振奋。
看看这14人名单和工作性质,以及他们所拥有的、需要通过严格的全国统考才能获得的各种资格证书,就知道,这14名同志都属于高级人才,俗称“专家”,是社会稀缺的宝贵人才,他们的失信,令人惋惜,也令人深思。
人才难得,专家属于人才中的“人才”,社会自然是倍加厚爱。以往社会对于专家偏重于保护,对于专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则往往轻描淡写,罕见惩戒,多被“拖”字诀“冷”处理。
湖南对失信专家公开处理,广而告知,无疑满足了社会需求。
莫违规,违规必严惩。湖南14名失信专家,“考评认定不称职”(1人)、“通报批评,考评认定不称职”(10人)、“暂停评标一年”(1人)、“通报批评,暂停评标一年”(1人)和“解聘”(1人)。如此“曝光”,可圈可点。
普通民众失信,要进入诚信“黑名单”,房贷、出行等诸多受限。这些失信专家,也应进入诚信“黑名单”,以儆效尤。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可以厚待专家,但不能让专家享受特权。让失信群众得不偿失,进入“黑名单”,也要让失信专家接受同等处罚。“曝光”失信专家,应当“多多益善”。让违法乱纪的专家多在阳光下晒晒,接受监督,如此才能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诚信建设,推进法治建设,从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