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现在的“失信黑名单”确实能够倒逼公众的道德规范!

来源:独孤二十一世 2018-01-23 13:03:15

  目前,我国的“失信黑名单”机制已经略显成熟,并与相关部门已经形成良好贯通和合作,落实的现实效果较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 ...

  目前,我国的“失信黑名单”机制已经略显成熟,并与相关部门已经形成良好贯通和合作,落实的现实效果较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院执行部门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在各具体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而且,人民法院还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高消费,在申请银行贷款、乘坐飞机软卧、高消费等方方面面都受到限制。这样看来,现在“失信黑名单”已经形成较为有效的倒逼机制,进而规范公众的行为,甚至能够规范道德。

  从这个案例来分析,儿子因为拒绝支付给父亲每月200块的赡养费,被法院录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从而被各种限制,然后因为生活受到干扰,才去法院承认错误并履行赡养义务。这一关于“孝”事件走到用“失信黑名单”这一倒逼机制来解决的路子上,既有可悲之处,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积极的意义面前,可悲之处是能够被其感染甚至是同化掉的。

  为什么说其可悲呢?因为道德的呼吁和规范不管用了,据了解,执行中,法官多次与张某电话联系,希望他能念及亲情,主动履行赡养义务,但张某最后不但不履行还将法院拉黑,这就是道德的失范。道德失范之后,采用“失信黑名单”这种倒逼机制来规范失信人孝敬父母的行为。实质上其实是在用失信人的利益来倒逼和规范,失信人是因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被干扰才会愿意去弥补自身“孝”的缺失,这就是可悲点。

  这种可悲是道德的遗憾,而处在道德往低走的现实中,靠呼吁道德又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只能从下往上去探索,就必须走“倒逼”这条路,这样看来,“失信黑名单”的倒逼机制有着现实必然性,这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可悲之处。

  至于积极意义,在具有现实必然性的前提下,“失信黑名单”能让失信人看到社会和法律整治失信行为、规范“孝”的美德的态度和决心,让其能明显意识到因不孝引发的失信所带来的现实烦恼,对其发展的干扰。其实这种倒逼机制是在用实际行动像人们传递“孝道乃安身立命之本”的古理,有助于失信人反省自身,规范行为,这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那积极的意义为什么能同化可悲之处呢?因为这种倒逼机制不仅对于失信人是一种规范,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也能够从下而上的敦促道德的提升,倒逼道德规范。以后,随着“失信黑名单”这种倒逼机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制度不断往高处走,人的行为不断规范,道德也会随着往高处走,真正的做到倒逼公众道德规范,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诚信将跟升学就业挂钩


互联网 2017-07-04 15:00:41

“代写作业”火爆乃社会诚信之耻


东方网 2016-09-05 10:48:17

我国将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青年网 2016-07-18 09:40:5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