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等机构9日披露了中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杭州等12个城市“上榜”。据介绍,这些城市开展先行先试,通过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红黑名单、创新信用惠民措施等方式,实现了社 ...
中国国家发改委等机构9日披露了中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杭州等12个城市“上榜”。据介绍,这些城市开展先行先试,通过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红黑名单、创新信用惠民措施等方式,实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城市落地生根。
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中,杭州、南京、厦门、成都、苏州、宿迁、惠州、温州、威海、潍坊、义乌、荣成共12个城市“上榜”。
据介绍,自2015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分两批组织了包括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和直辖市城区在内的43个城市(城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区)。经过两年左右的创建工作,和城市自愿申报、第三方中期评估、专家评审等程序,杭州市、南京市等12个城市达到验收要求,被确定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其中,温州、义乌、厦门、苏州和杭州等城市 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义乌信用中心副主任陈奇介绍,义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52个部门,100多家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为全市企业和自然人都建立了自然档案。在义乌,信用已经开始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对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分为A到E级,对自然人是0到200分,这个评级和分数是他在我们这个城市的通行证。”
据官方介绍,此次入选的其他11个城市,和义乌一样,在信用体系建设上都需要满足一定的硬指标。具体包括: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建立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完整的信用档案;开通了城市信用门户网站,并开设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大厅或窗口,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及更多个性化服务;大力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在重点领域都探索建立了红黑名单;以及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主动创新信用应用,大力推进信用惠民,充分通过市民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便利渠道,在交通出行、积分落户、扶贫济困、医院诊疗、图书借阅、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中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优惠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从这些硬指标可以看出,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联合奖惩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因为市场经济它本质上是信用经济的,所以微观主体上,企业也好,居民也好,它的诚信水平,其实这就决定了他整个的营商环境,决定了这个经济发展的潜力。那么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我们要机制化要建立这种企业奖惩的机制。比如说就是信息的透明度要提高,大家可以分享这个信息,更大范围之内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让那些违法违规不讲诚信的企业无处藏身,列入黑名单,让那些表现好的企业和居民能够得到市场的奖励,所以它的业务发展可以因此受益。”
据悉。目前,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范围不断拓展。截止去年年底已联通44个政府部门、所有省区市和51家市场机构,归集信用信息超过132亿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此前表示,将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个“总枢纽”,向各城市开放全国信息共享服务,丰富市级平台的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同时,他还描绘了未来信用城市中信用价值的落地场景,“信用城市到底应该长什么样?这需要我们共同打造。在停车场可以先离场后自动扣费;办理公共事务,可以先办事后补资料;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可以获得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发放的纯信用贷款;诚信个人可以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人才推荐等就业服务……这些都是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给市民生活、企业成长、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改变。”
据介绍,下一步,官方将鼓励更多城市参与示范创建,进一步提升全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