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龙头万科最近在土地拍卖市场又玩出了新花样:建好的住宅1平方米都不卖!70年内都不卖!在楼市调控的新背景下,这种达到极限的“自持”行为是“作秀”还是“创新”?“顶格”自持震惊楼市6月6日在佛山南海桂城平 ...
地产龙头万科最近在土地拍卖市场又玩出了新花样:建好的住宅1平方米都不卖!70年内都不卖!在楼市调控的新背景下,这种达到极限的“自持”行为是“作秀”还是“创新”?
“顶格”自持震惊楼市
6月6日在佛山南海桂城平洲一宗5.51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拍卖中,万科给出了最令竞争对手胆寒的报价:持有这块地上100%所有的物业,自持期限达到70年!据悉,这是佛山史上起拍楼面价最高的地块,达每平方米9483元,而且土地拍卖的“一限两竞”规则也比较少见。
具体而言,该地块给出最高限制地价每平方米15300元,在此后如果有一位以上开发商接受这个价格,则要进入“两竞”环节。首先是竞“自持面积”,当自持面积达到100%后,再转而竞自持年限,竞报阶梯为5年,最高为70年。
这幅地块吸引了保利、世茂、越秀、华润、万科、碧桂园等众多开发商,经过约一个小时的竞价,最终由万科以最高限价25.3亿元夺得,折合楼面价约每平方米1.53万元,自持面积100%,自持年限70年。
也就是说,这块土地上建成的房子,万科一平方米都不能卖,只能自己持有,而且持有年限达到70年!这种“双顶格”的自持也创下了无人能打破的纪录。
所谓“禁售期”的土地拍卖新规,是今年3月厦门首创的。刚开始是2年,后来有不少城市模仿,延长到3年。再后来,保定、珠海等城市搞出了10年禁售期。但这些玩法,跟此次佛山都没有办法相比,佛山这块地把“禁售期”也引入竞拍机制,没想到被万科一举抬高到极限——70年不卖。
土地拍卖市场针对开发商的“一限两竞”规则,与针对购房人的限购、限贷、限售、限商一样,都是来自需求端的调控政策。
万科的“顶格”自持给楼市带来震惊,也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如果除了万科,还有一位有实力的地产巨头也接受“自持面积100%、自持年限70年”的极限条件,那是要难倒土地出让机构了。再要加赛就必须脑洞大开——也许还要继续比拼“土地出让金支付速度”、“项目开工速度”。
“限制性”政策达到极限,而开发商为获得宝贵的土地还是甘愿忍受种种“皮肉之苦”,而且承受能力似乎还未达到极限——这正是需求端调控的尴尬之处。
是否会成为主流?
“开发商自持物业”是否会成为今后地产商拿地的主流方式?这是“佛山南海”地块带给业内的思考。不妨从“短期”、“长期”两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从短期视角看,增加自持物业不失为开发商应对楼市调控的策略之一。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调控是一种行政手段调控,各地政府还在调控手段上竞相比“狠”。在这种背景下,土地拍卖市场单一的“竞价”演变出“竞自持面积”、“竞自持年限”。调控政策时间会有多长,谁也不知道,而开发商要保持企业的运营必须竞买土地,因此在土地新规下接受“自持物业”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另一方面,对购房人一系列限买政策已经奏效,各地销售大幅度下降。
根据“克 而瑞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17年5月,大部分房企销售业绩环比下降。以万科为例,2017年5月万科的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1.3%,环比下降了14%;成交量上,同比下降了9.5%,环比下降了16.5%。如果从城市角度看,北京新房成交同比下降了38%,上海下降了28%,南京下降了大约60%。
楼市在这个夏季可谓“步入寒冬”。在实际销售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开发商恐怕不得不放慢发展速度,持有一定比例的物业也是一种应对策略。事实上,万科已经不是第一次拿有“自持”要求的地块。今年4月,万科就在广州拿过两块类似的土地,自持面积一块是50%,另一块是55%。
总而言之,短期内,有实力的开发商还是会“被动”地拿下“自持”地块,而要求必须以“自持”方式出让土地的还属于个别地方政府,尚不具有普遍性。
但是,如果从中国房地产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开发商逐渐“主动”增加自持比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后,目前进入到“白银时代”,开发商的模式也必须有所改变。未来,继续快速周期滚动开发的地产模式未必还是最好的模式。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明确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从顶层设计角度明确指出培育市场供应主体,并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的发展。因此,商业化的“长租公寓”一定是未来房地产企业转型的方向之一。
开发商能盈利吗?
万科此次拿地70年、全部自持,这在国内非常罕见,万科这一举动引发了业界的争论。
据悉,这块地的具体用途还未明确,但是用于建设“城市配套服务”的大方向已定。根据万科的转型战略,养老、健康、休闲旅游、商业配套、长租公寓等等,都是这块70年自持地块有可能出现的项目。
至于70年、100%自持,房企到底还有没有钱赚?市场普遍认为,如果只是简单作为租赁,回笼资金的时间成本很高,自持地块实现收益将是一个难题。
对此,克 而瑞广州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随着房企利润率持续走低,主动拥抱微利,总比未来被动转型要来得积极,年度销售几千亿元的万科目前只是在几块地上作自持尝试,并不会给企业业绩造成“伤筋动骨”。
此前,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假如万科通过住宅用地拿地盖房子出租,目前租金回报率大概只有3%;如果加上税收20%,最终的租金收益率只有2.4%;如果再加上管理费用、维护费用,这样低的租金收益显然不可行。
从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金融环境来看,住宅开发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就是银行贷款,而国外有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所以国内房企在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做长租公寓的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国泰君安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机构提供的商业性出租房源往往能占到租赁市场总供给的25%~30%。即使按照20%这一较低的比例,我国商业出租房源每年也有2000亿元的市场需求(租金收入),而目前这个市场刚刚起步,供给远远不够。
该报告还指出,由于长租公寓面向的客户群体以中高端为主,且与普通租赁住房相比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增值服务,使得长租公寓相较于周边租赁房有着更高的溢价。例如,6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中:“You+”北京苏州桥店每平米溢价率为115%;“优客逸家”成都市辖区溢价率为50%;“蘑菇公寓”上海徐汇区溢价率为151%;“新派公寓”北京CBD旗舰店溢价率为48%。
此外,根据中原地产二手住宅租金指数的数据,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五大城市中,近9年租金增速最高的为上海(近7.9%),其余城市在5%~6%的增速。
预期租金持续上涨,加之长租公寓本身的租金溢价,如果房产商再解决好融资问题——长租公寓还是有可能赚钱的。
是否会变相推高房价?
有评论文章指出:“表面上看,这种土地拍卖方式可以在短期抑制地价、房价;但事实上构成了开发商跟消费者抢房子的局面,将减少未来市场住宅的供应量,弄不好会刺激房价进一步上涨。”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过去多年以来,所有单一的“需求端”调控并没有让“需求”消失。各种需求隐藏了起来,一旦条件成熟,这些潜在的需求还会释放。2014年下半年,调控政策稍微放松,2015年一线城市房价便开始疯涨,2016年则是二线核心城市捧过了接力棒——其原因就是之前4年间的需求端调控。
因此,目前这种强制开发商自持的“速效式”房地产调控,反而有可能将需求不断积累,加剧房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急遽飙升的可能。
然而长期来看,未来开发商普遍、主动性地自持物业,那是适应市场的选择。
那时候新建商品房的需求大幅下降,而租赁市场则成熟起来,如“黄奇帆万字论房地产症结”一文中的设想:一个社会有1000万人,200万人租了公租房,200万人住了房产商持有的商业性租赁房,还有100万人住了小业主出租的房子。
这样一来就能形成50%的租赁市场,住房系统就比较平衡了,房价也就稳定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