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新区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工商行政管理第一批)》(下称《清单》),这是横琴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将清单管理模式引入了信用监管领域。为什么出台? “宽进”更要“管好”横琴自率先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 ...
《横琴新区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工商行政管理第一批)》(下称《清单》),这是横琴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将清单管理模式引入了信用监管领域。
为什么出台? “宽进”更要“管好”
横琴自率先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商事主体数量迅猛增长。
在“宽进”的背景下,如何“管好”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有见及此,去年以来,横琴自贸片区积极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率先出台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暂行办法及配套标准规范。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商事主体信用惩戒制度体系,横琴工商局、发改局(政策法规室)牵头,全区各部门积极参与,开展《清单》课题研究。
《清单》涉及部门多,牵涉领域广,关联众多法规政策,制定难度大。
在制定过程中,历经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政府部门合法性审查等环节,历时近一年研究制定完成,最终由区管委会于4月下旬颁布实施。
有什么意义? 建立信用惩戒 制度体系
《横琴新区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工商行政管理第一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清单管理模式引入信用监管领域,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工商行政管理领域首批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措施及联合惩戒部门。
《清单》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横琴自贸片区商事主体信用惩戒制度体系正式建立,对于界定失信行为、厘清监管职责、推动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动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全省乃至全国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制度提供有益探索。
有什么特点? 梳理七大类违法失信行为
包括七类违法失信行为
《清单》梳理的首批58种违法失信情形,均为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典型违法、违规和违约行为,涉及20部法律法规58个条款,包括七大类违法失信行为,分别为:
违反企业信息公示规定行为、违反登记管理规定行为、违反产品质量管理规定行为、违反广告管理规定行为、违反商标管理规定行为、违反直销管理规定和禁止传销管理规定行为,以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
分为三个失信层级
根据《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失信行为认定及联合惩戒标准规范》的规定,《清单》将失信行为划分轻微、较重、严重等三个失信层级,有效弥补了因国家政策空白导致的操作缺陷,实现有效管理。
具体是根据现行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罚则,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等较轻处理的,列为轻微失信行为;应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等较重处理的,列为较重失信行为;应处以特大数额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严重处理的,列为严重失信行为。
惩戒单位多达25个
《清单》明确的失信联合惩戒单位多达25个,其中包括行政、司法单位共19个,实现了全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全覆盖。
联合惩戒单位还涵盖了区消费者协会、金融协会等社会团体,大横琴投资公司、创业谷等企业单位,以及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保险行业单位。
80条惩戒措施
根据现行法律规范和政策,《清单》共整合形成3个层级5大类80条具体措施。
具体包括五大类:
一是诚信提示、警告类措施。如信用提醒、诚信约谈、惩戒谈话等。
二是从严审核、监管类措施。比如,在各类评先评优,特殊人才奖励、横琴诚信店申请等方面从严审核;不列入区内各类免检、免审失信范围,并适当提高抽查、检查频次等。
三是公开披露、公示类措施。比如,通过主要网站向社会公布失信行为,典型案件在相关媒体上予以曝光等。
四是限制性管理类措施。比如限制参与评先评优;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限制取得政府土地供应、安全生产许可;融资授信限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采取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阻止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出境等等。
五是剥夺性管理类措施。比如,获得的奖项予以取消;责令搬离创业谷;从金融行业协会除名等。
记者手记
横琴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区内注册企业已经超过了3万家,虽然远不如深圳前海自贸片区的13万家那么多,但是,自贸区的许多优惠政策确实吸引了众多企业,即商事主体的纷纷入驻。“宽进”的背景下,如何“管好”是工商等部门需要周全考虑的。
这个《清单》可操作性强,对于各种各样的失信违法行为,到底该处以怎样的处罚,到底改由谁来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按图索骥,查找清单,即可知道什么行为是违法的、相应该受到怎样的惩戒,而惩戒单位也有了无法推诿的职责。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