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要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规范的管理体系、创新的营销模式,还要有“以人为本”的诚信理念;一个品牌能否真正长存不衰,除了要有精准 ...
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要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规范的管理体系、创新的营销模式,还要有“以人为本”的诚信理念;一个品牌能否真正长存不衰,除了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丰富的产品内涵、鲜明的包装宣传,还要有“质比金坚”的信用价值。把坚守诚信的责任置于首位,企业才能看得见方向、摸得清路,品牌才能树得起形象、赢得了口碑;把消费者的权益摆在最高处,企业才会做得好市场、挣得到收益,品牌才会引得起传播、印得进人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这是一条市场自然准则,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法理道义。
2017年央视“3·15”晚会在公众的翘首以待、舆论的高度聚焦之中拉开帷幕,互动百科、远方中汇、无印良品等公司荣登“黑榜单”,成功入围2017年缺诚失信、偷奸耍滑的市场“造假圈”,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火遍大江南北,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都说企业向来关注市场,品牌向来重视宣传,如今摊上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黑榜单”上的企业打算如何握住手中的市场,“造假圈”里的品牌准备怎样维护原有的形象?此时且看各方反应,社会公众深感触目惊心,监管部门表示严查到底,媒体公关迅速展开行动,关联企业忙于撇清关系,好一场“风云莫测”“波澜起伏”的“3·15”晚会,真是叫人爱恨叠加而难以忘怀。
这些“黑榜单”上的企业和“造假圈”里的品牌果真该打么?确实该打!谁叫它偏要“一条路走到黑”,硬要使出歪门邪道赚昧心钱呢?此时,一大堆正义化身的代表们正站在舆论的制高点、道德的至高处、法律的置高端将惩戒的大锤狠狠地砸向这些企业和品牌,哪怕不能将它们完全打死,至少也要让它们元气大伤,似乎唯有如此做才能平息民愤、抚慰受害者。
可是,在民愤得以平息、受害者得以抚慰之后呢?还是像往常一样,社会公众在嬉笑怒骂中散去,监管部门在精疲力竭中退下,媒体公关转向其他话题,关联企业等待“春回大地”。我们不禁试问,果真只有“黑榜单”上的企业、“造假圈”里的品牌该打么?显然还有很多,那些未上“黑榜单”的企业或许正藏在某个角落里暗自庆幸已顺利躲过一劫,那些未进“造假圈”的品牌可能正匿在某个深水区正要将攫取利益的毒箭射向消费者。我们不禁又试问,这些潜在的“黑榜单”上的企业和“造假圈”里的品牌何以屡砸不死、屡打不碎呢?说到底,还是源于社会公众的纵容、监管部门的缺位、媒体公关的淡化以及关联企业的怂恿。不得不说,市场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生态圈,既有清流之水也有滚滚浊浪,既有正人君子也有小偷强盗,在不当利益的诱惑之下,我们很难保证所有的企业和品牌都能严格遵守市场规则,主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此情况下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制假售假现象也就十分正常,毕竟“市场大了,什么样的商家都会有”。
可是,归根结底地说,我们总要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虽然“3·15”晚会每年只有一场,但“3·15”的日子每年不能只有一天。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事实上,说到底还是要落在建设信用体系的具体工作上,我们必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信用大格局,共同参与到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让打假成为常态化现象,让制假售假接受严惩,只有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切实做到“知诚、守信、立行”,才能真正形成“社会讲信用,信用有价值”的良好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