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假货入刑”也要征信多方合围

来源:东方网 2017-03-09 19:58:22

  3月7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微博上表示,治理假货,需要全社会的合力、需要各方的协同,他建议,打击制造假货可以参考酒驾醉驾治理。(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勿庸讳言,近些年打击制假售假的力度 ...

  3月7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微博上表示,治理假货,需要全社会的合力、需要各方的协同,他建议,打击制造假货可以参考酒驾醉驾治理。(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勿庸讳言,近些年打击制假售假的力度不断加大,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假货现象依然为公众所诟病,重拳出击打假的呼声日益强烈。马云提出提出打假应该参考“酒驾醉驾”处理办法,很有必要,也很有道理。但笔者认为,“假货入刑”只是一种手段,要遏制造假还需要综合施策,尤其要织密社会征信体系,形成多方合围、人人抵制的氛围。

  “假货”害人应重拳打击。很多时候,“假货”给生活带来很大烦恼,消费者虽想打假,却苦于没有门路,也导致事情不了了之。往深了说,假货的危害不止欺骗消费者,更有损于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创新能力,依法铁腕治假,从这个角度说,“假货入刑”顺理成章。仔细观察会发现,“酒驾醉驾”入刑后有成效,但也没完全杜绝。同理,以严苛的治理手段能震慑一部分制假售假者,但在“假货”巨额利润诱惑之下,铤而走险者仍将不乏其人。况且,也有一些消费者有拿名牌充面子虚荣心,囊中又羞涩,知假买假,客观上助长了制假售假。可见重拳“入刑”并非万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重拳治“假货”也要征信跟进。应该看到,假售假货核心是个诚信问题,惩戒制假售假不是最终目的,建立诚实守信用的机制,形成“守信者赢,失信者亏”的导向,让守信者受益,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才是追求的目标。惩治失信行为,要法治与营造社会氛围相配套。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限制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出行、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住宿,不得旅游、度假等多达九种类型的高消费行为。2013年10月1日最高法《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实施后,曝光“黑名单”成为各地惩治“老赖”的通行做法。有将“老赖”信息在火车站的大屏幕上曝光的;有在报纸上曝光名单的;还有的法院把“老赖”名单具体曝光到地铁和主要公交线路上,等等。综合施策,把征信与经济利益、个人名誉、企业声誉乃至所有与社会打交道的利益直接挂钩,让失信寸步难行,付出沉重代价。

  把诚信植入每个人心中更重要。打假也要符合国情。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和思维不同,自然打击假冒伪劣的方式和难度也不同,这是客观现实。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法治与德治并重方可奏效。在打假问题上,既需要法律规制去约束,更需要立德去引导,结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实守信的理念植入每个人的心中,强化诚实守信这个做人经商的道德底线意识,在行业中、社会上大力培育和张扬诚实守信的典型,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在社会形成珍视诚信的导向,编织好信用这张网,让诚信正气压住失信歪风,构建诚信社会,建设诚信中国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8亿人纳入征信体系只是一个开始


网络 2013-12-14 13:25: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