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晶莹2017年提交的两会建议是“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她认为,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征信信息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因此,为 ...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晶莹2017年提交的两会建议是“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她认为,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征信信息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因此,为了防止信用违约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转移,客观上要求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之外,再培育一些社会征信机构,构建与市场需求适配的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陈晶莹表示,目前我国征信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征信体系未能对债务人信息全覆盖;持牌金融机构之外以新的信息技术提供的征信服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过高的监管门槛拦住了合规机构,却催生了个人信息“黑市交易”。她建议: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全覆盖征信体系
征信的本质是甄别风险,需要什么样的征信服务应由市场决定。鉴于央行征信数据覆盖率严重不足,其传统的个人征信技术建立在丰富的信贷记录基础上,无法解决大多数中国人的个人征信问题。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加市场化征信发展模式,建立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鼓励有技术实力、有丰富数据、有资本实力的公司进入征信行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鼓励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刻画个人信用画像,弥补个人信用记录缺乏的短板;让中国征信业从较高起点起步。让有实力的机构加入,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资本能力让征信业弯道超车,缩短行业发展周期。
2.从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出发,实施与市场需求适配的监管机制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征信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应该将监管的重心放在用户隐私权保护和数据安全性和业务实质独立性方面,不宜对征信机构股权比例做过多限制。在充分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应允许采集用户正面信息,不应过多限制数据采集范围。充分发挥征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鼓励征信机构运用新的技术和多种数据维度,扩大征信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普惠服务,以立体全息的债务人信息提供征信服务,从而更有效的防范信用违约风险。可以适时借鉴英国“沙盒监管”模式,兼顾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关系。
3.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严打非法个人信息“黑产”
建议尽快制定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惩罚力度,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处以高额罚款,并记入征信档案,并据此依法对其贷款、投资经营、购房和异地出行等行为进行限制。企业多次违法的,处以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个人多次违法的,可视为刑事犯罪中“情节严重”之情事。 在立法出台前,相关部门应联合打击商业数据公司的违法买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各行业监管机构应引导被管理的单位,作为信息使用者,应对自身合作的对象主体适格性、数据采集及输出的依法合规性进行充分必要的评估,针对明知或应知合作机构存在违法违规处置个人信息情形的,或数据来源存在合法性问题的,应追究相关被监管单位责任,甚至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在合作渠道上切断非法商业数据公司的经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