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莹,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15年全球资本市场经验,创办方瀛前,曾在美国资本集团机构投资部担任投资主任,从事在亚洲区的私募投资,主要管理来自于全 ...
徐莹,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15年全球资本市场经验,创办方瀛前,曾在美国资本集团机构投资部担任投资主任,从事在亚洲区的私募投资,主要管理来自于全球知名主权基金和养老金的资金。早年曾在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和花旗集团的亚太区投资银行部门工作,曾牵头建立花旗和瑞士信贷亚洲消费品、零售和医疗投资银行业务,并领衔多个中国企业里程碑式的跨境并购及投融资交易,对国际资本市场投资、证券发行和产品设计有丰富经验。
放弃全球最大的长线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美国资本集团的高薪厚禄,一反近几年各式中国对冲基金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潮流,香港方瀛研究与投资公司(“方瀛资本”)总裁徐莹与合伙人丁晓方选择“剑走偏锋”——坚持国际市场的传统策略,即纯多头股票策略,不做对冲,不做量化,服务国际知名私募还鲜有踏足的市场——中国投资者。
自2016年开始,中国人的海外投资需求正以喷薄之势爆发。投什么、怎么挑资产管理人成为难题。徐莹认为,“读懂中国,投资全球”,既理解中国的转型巨变如何影响世界的产业和经济,同时又能把这种理解融入到全球投资机会的发掘中,运用符合国际资本市场规律的方法投资,这才是最适合中国投资者的资产管理人。而方瀛团队正是为此而生。
在她看来,2017年,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大多与中国相关。即便中国面临人民币贬值、经济增速下滑和特朗普的贸易战等利空,但改革与转型的能量不可小觑。经历了多个周期,她坚信,在经济的谷底,必将诞生伟大的企业。同时,中国是影响全球市场最重要的边际变量,与其相关的全球投资机会也正待发掘。
为了鼓励客户进行长期投资,方瀛资本的基金产品不收取业绩提成;为了鼓励投研团队长期投资,薪酬机制建立在对3-6年的业绩考核上。在方瀛团队眼中,每一笔钱都是一份庄严的受托责任,不能浪费在不必要的交易和错误的标的上。
长期投资: 管理高波动性的秘笈
2015年方瀛资本初试牛刀,在艰难市况中,旗下方瀛全球中国机会(开曼)基金自2015年4月成立至2016年底,业绩不但大幅跑赢MSCI中国指数,而且在晨星香港84只大中华/中国基金(晨星评级机构所覆盖在香港可销售的大中华/中国股票基金及其所有份额类别,不包括A股基金)中,以唯一正回报居首。而同期MSCI中国指数下跌22.8%,上证综指(按美元计)下跌37%。作为坚持纯多头股票策略(long-only)、不做对冲的私募,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徐莹介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狂热的杠杆牛市中审慎管理风险,而在去年9-10月份市场反弹前又果断加仓大中华市场的股票。这种择时判断并不来自于“与市场反着干”的逆向思维,而是基于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在2015年8月底市场一片恐慌时,方瀛投研团队却远离市场喧嚣,沿着长江,从江浙工业带西行至内陆城市如重庆、成都,甚至深入四五线城市调研实体经济状况。
“我们去看工业生产是否崩溃,看看人们愿不愿意买房买车。我们发现,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如科技革命、制造业升级、环境改造、消费升级等几个大趋势并没有变,市场暴跌很可能是恐慌超卖,此时很多优质的企业跌出买入良机,于是在9月初,我们果断加仓至几乎满仓。”仅在2015年四季度,其产品净值反弹逾12%。“2016年2月,我们又准确判断27美元的油价见底,并迅速买入已长期跑输的能源股。历史经验表明,石油和大宗商品的周期底部往往也对应着香港股市的拐点。果不其然,港股在全年余下的时间大幅反弹。”她说。
徐莹介绍,上述纯多头股票策略最贴近价值投资,其特点是把独立扎实的投资研究放在第一位,用3-5年甚至更长时间周期去看企业,精选能抓住长期趋势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优质公司;不炒概念,不炒情绪,即便是在2015-2016年这样波动性较大的年份里,换手率也非常低,避免了频繁交易的费用和损失。
海外奔私:资管时机百年不遇
量化、对冲策略近两年在内地资本市场备受欢迎,仅2016年,规模突破百亿的量化对冲策略私募就出现数家。而在海外资本市场,量化对冲更是主流,方瀛资本选择做纯多头策略,显得与众不同。
徐莹介绍,这是继承了老东家的投资风格。在创立方瀛资本之前,徐莹与另一位创始合伙人丁晓方在美国著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集团分别从事亚太区私募和公募基金的投资。资本集团成立于大萧条时期的1931年,以长线、自主基本面研究为主的投资闻名于世,主动管理资产规模达1.4万亿美元,在新兴和成熟市场的投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其投资团队仅300多人。
“我们相信,主动管理和长期投资更能创造价值。”徐莹说,“有扎实基本面支撑的基金组合,往往在市场下跌时跌得更少,市场上涨时能抓住上行机会赚得更多,同时因为换手率低,能避免高频交易费用和损失。长期下来,体现出来的是有持续性的稳健回报。”
在2015年6月后的三次大跌中,方瀛旗下产品的表现确实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产品风格要具备一致性和持续性,靠的是对长线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及投资纪律的坚守。另外,找到认可你价值观的投资人也很重要。”徐莹说。
目前,方瀛团队已经吸引了来自海外机构及国内顶尖家族办公室等寻求全球股票投资回报的长期资金。为了鼓励客户做长期投资,方瀛的基金产品不收取业绩提成,这看起来似乎有违大多数私募的费率结构。她表示,这样的基金费率结构是方瀛资本核心宗旨的体现,即“最大限度把回报留给投资人”。费率上看似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差异,由于复利的力量,长期下来对投资者的回报差异会相当可观。另外,从全球来看,“长”的钱主要是养老金、保险、捐赠等资金,他们背后都有很长期的固定支付义务。而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负利率时代,能否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更低的成本为投资者产生回报,成为基金管理人竞争的核心要素。为了对抗短期炒作,方瀛团队借鉴了资本集团的投研纪律和管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其投研团队的薪酬很大部分将由其3年到6年的表现来决定,以真正激励团队践行长线投资理念。长期投资的理念,也与高度的受托责任感捆绑在一起。“我们常常告诫投研团队,在做投资建议和决策时,自问假如是自己奶奶的钱,是否还会作出同样的建议?”
从海外顶级基金管理公司离职后,徐莹和丁晓方没有去其他的资管公司,而加入海外华人私募军团——成立专注大中华区的私募基金。她认为,当前中国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相似,其中高净值人群可投资产估计达7万亿美元,大部分财富仍沉淀在银行存款和45岁以上人手中,经济增速虽然下行但仍然在增长,而且质量在提升,财富创造将更大。这其中有巨大的对外投资需求,且境外投资的目的开始从“分散风险”向“主动寻求海外投资收益”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滞后和低收益更凸显对优异长期投资回报的殷切需求。
全球投资需要什么样的资产管理人?徐莹认为,要投资全球,必须有能力将对中国转型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全球投资体系中,这样才能发掘出众多投资机会。中国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是驱动世界边际变量的决定力量,而边际变量才是驱动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如在大宗商品和消费品领域,中国需求的影响力都无与伦比。
“比如保险需求的增长。随着中国人购买海外保险越来越多,友邦和保诚两大保险公司就是近水楼台,具有长线投资潜力,因为这是中国人买得最多的两大保险品牌。”徐莹说,“方瀛团队一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了解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同时又有一整套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相比于其他国际资产管理机构,我们可以帮中国投资者在全球寻找他们更能理解的投资机会,创造优良回报。”
“资管行业可能是中国发展最滞后的行业之一,开放程度仍非常低。”徐莹说,“而人民币刚刚进入世界货币体系,尽管有短期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摇摆,但未来30年将有长足发展,我们的远航才刚刚起步。”
2017:投资大中华区的好时机
徐莹认为,2017年是投资大中华区的好时机。首先,中美贸易摩擦虽是主要风险点,但是未来两年,随着中美两国领导人逐渐达成共识,贸易摩擦将逐渐减少。美国的税制改革和针对中国的潜在贸易施压或将促进改革开放和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虽然人民币贬值带来市场下行,但更为灵活和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以及人民币的贬值都将对中国经济和企业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其次,中国的去产能进一步推进,且经过近几年艰难的经济转型,实体经济逐步实现自然出清和集中,传统行业中部分企业在经济增速下行中表现优秀。
“经济困难之时,正是投资的好时机,因为弱质企业都活不下去了。”徐莹说,“正如巴菲特所说,波动是长期投资者最好的朋友。”伟大的公司往往在经济最差时崛起。这时挑选企业,要把握社会发展长期趋势,其中可能出现最具生命力的长期赢家,当然这仍然要靠自下而上扎实的选股。
“自下而上”四字,看似普通,但方瀛资本有其独特的理解。
“中国过去30年都是增长型经济体,所以国内大部分股票型基金都偏重成长型机会。”她说。但是出身于资本集团管理公司,方瀛团队对于成长型、周期型、价值型等各类投资机会和各种生命周期的企业,都有“成体系的操练”和严格的选股方法论及分析框架。
据悉,方瀛资本的合伙人在资本市场平均有近20年投资经验,经历过3至5个全球资本市场周期。团队中即使是最年轻的分析员,也在亚太市场耕耘达10年之久。“只有经历数个牛熊,才会对市场周期更有感知力。”
提及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内地知名公募基金经理的“奔私”潮,徐莹认为,经历过数个市场周期更迭的基金经理,才更可能具有冷静客观的判断力,在高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况中为投资人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