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行与税务系统的互动,企业可凭借自身纳税信用等级到银行贷款。日前,记者从省地税局获悉,这个名为“税融通”的新事物,从今年1~10月份,已为全省3890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共97.66亿元。 黄女士是合肥蜀 ...
通过银行与税务系统的互动,企业可凭借自身纳税信用等级到银行贷款。日前,记者从省地税局获悉,这个名为“税融通”的新事物,从今年1~10月份,已为全省3890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共97.66亿元。
黄女士是合肥蜀山区一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每到年初,她都会为融资伤脑筋。今年年初,税务机关和跟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担保公司都宣传了“税融通”。黄女士所在公司纳税信用级别为B 级,可凭此进行贷款。“我们马上就申请了,并很快拿到贷款,降低我们公司的融资成本。真没想到纳税信用能帮上这么大的忙。”
与诚信纳税换来贷款不同,没有诚信纳税的将收到一纸“信用不良认定书”。今年6 月,省地税局启动创新地方税收不良记录认定工作。“相比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只能覆盖全省20 万地税纳税户来说,地方税收不良记录的认定涵盖了全省所有地税纳税户,约150 多万户,覆盖面更广。”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李长富告诉记者。
不久前,蚌埠市一家建筑公司财务负责人就主动找到地税机关,要求缴纳2015 年度欠缴的227.6 万元税款。原来,该公司之前收到主管地税分局送达的拟认定地方税收不良记录纳税人告知书。“我们收到告知书后,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怕会对我们以后经营有影响,就赶紧来缴纳欠税。”
据悉,地方税收不良记录认定已成为省地税局纳税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向多家政府部门提供相关认定信息,成为财政补助发放、诚信企业评定和企业上市的重要参考。据统计,到11 月底,短短5 个月时间,有471 户企业主动向地税机关补缴欠税2.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