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量化对冲产品在艰难中一路前行:股指期货市场成交量缩减,日内交易手续费大幅提高,A股年化波动率也下降至10%左右。不过,8月以来开始出现积极变化:期货市场负基差水平收窄,股市波动性提高,投资 ...
2016年上半年量化对冲产品在艰难中一路前行:股指期货市场成交量缩减,日内交易手续费大幅提高,A股年化波动率也下降至10%左右。不过,8月以来开始出现积极变化:期货市场负基差水平收窄,股市波动性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给量化对冲类产品带来新的收益来源。
今年以来,A股呈窄幅震荡局面,沪深300(3535.081, 13.78, 0.39%)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从2015年的4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10%左右,日均波幅也持续下降,从1月的3.82%下降到目前的1.06%。随着市场波动性的下降,参与者风险偏好降低,股票端获取阿尔法收益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环境,对量化对冲模型的运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尤为考验量化团队的实力。我们注意到去年以来,量化对冲类产品的业绩开始出现分化,很多产品的净值几乎静止不动,有些量化团队甚至退出了中性对冲策略市场,产品停止运作或者提前终止。但笔者所在团队管理的橄榄树量化对冲系列产品一直持续运作,并适时调整和改进了策略。
首先,我们降低单个产品的规模,在期货端交易时通过大单拆小的方式降低冲击成本。同时,我们及时调整策略和模型:在股票现货端,我们通过对因子库的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寻找和提炼收益更丰厚的阿尔法因子,以增强超额收益;在期货端,我们通过择时模型,动态调整对冲比例、控制风险敞口,以降低组合的波动和回撤。
目前股指期货市场的负基差水平已在我们模型的阿尔法收益可覆盖范围以内,橄榄树量化对冲系列产品也取得持续稳定的回报。今年以来,在承受负基差亏损的背景下,橄榄树产品的平均年化回报率将近8%,最大回撤不超过2%,收益回撤比较为优异。
经历上半年的艰难运作后,今年下半年以来,期货市场负基差的情况有所好转,贴水幅度出现收窄趋势。目前沪深300的月度贴水幅度下降到0.80%,中证500月度贴水也仅有1.20%,让我们重新看到量化对冲的曙光。从长远看,笔者认为,量化对冲有望迎来第二次黄金发展期,未来值得期待。
首先,从量化投资的生态环境看,银行委外资金的配置需求为量化投资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随着市场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高收益的优质资产匮乏。但与此同时,银行委外资金规模呈现井喷态势,超过20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寻找能够提供相对稳定收益预期的投资标的进行配置。目前各大主流资金方已建立起百亿级别的量化FOF、MOM来布局量化对冲投资。
其次,从市场环境变化态势看,目前股票端和期货端均出现积极的转变。自年初市场熔断以来,市场波动率持续下行,到今年8月开始触底反弹,市场风险偏好也在逐步提升,为股票端阿尔法收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基础。在股指期货端,负基差水平呈现进一步收窄的趋势,套保成本大幅下降。同时,市场成交量也稳步上升,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均总成交量增幅达31.06%,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日均总成交量增幅也达到2.99%。综合来看,当前现货端和期货端均出现利好量化对冲产品运作的迹象。
最后,从大类资产走势预期来看,量化对冲类产品成为市场中低风险、低波动但能提供稳定收益回报的投资标的。在美元加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全球风险偏好持续低迷,权益类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宏观经济短期内难有起色,利率持续下行,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债券类资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凸显。而量化对冲类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其风险控制更为严格,有望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稳健收益。
未来一年,伴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股指期货基差贴水收窄的趋势有望进一步延续,市场也将回归常态波动,量化对冲类产品有望在平淡的行情中获取阿尔法收益。尤其是在资产荒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量化对冲业务有望迎来第二次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