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河北严惩“老赖”

来源:长城网 2016-11-16 09:47:53

  目前,河北已建立起覆盖全部银行存款、其他金融产品以及税务、民政、车辆、户籍、酒店住宿及工商登记等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今年以来,河北共提起网络查询705万笔,涉及案件16万件,金额近4000亿 ...

  目前,河北已建立起覆盖全部银行存款、其他金融产品以及税务、民政、车辆、户籍、酒店住宿及工商登记等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今年以来,河北共提起网络查询705万笔,涉及案件16万件,金额近4000亿元。
  全省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纳入全国查控系统做好了准备。据介绍,针对不动产登记信息尚未实现全国、全省联网的现状,河北法院推动与重点城市的房产、土地信息的网络对接。目前,石家庄、张家口等地的不动产登记部门已与当地法院实现网络对接。
  为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河北192个法院统一应用了智能化执行办案系统,系统共设101个风险节点,并以这些风险节点为主线制定了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强化每个执行阶段需要开展的工作和每项工作的时限,解决消极执行、违规执行等失范执行行为的发生。同时,河北法院还充分利用远程视频调度系统,加强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对重大执行活动可以进行远程指挥、远程协调、远程监控,还可以将执行现场的情况作为证据进行采集。
  河北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新机制
  河北省法院逐步规范失信被执行人分级管理机制,做到符合纳入条件的全部纳入,履行完毕的及时屏蔽。截至目前,河北省法院已在全国失信人员名单库发布信息36503条,在河北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发布失信人员信息12129条。
  与此同时,省法院积极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对接,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嵌入各联动单位管理审批系统中,力争在2017年年底前,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并自动采取拦截、惩戒措施,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新机制,实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攻克执行难题的互相促进。
  新闻多一点
  河北四部门建立情况共享机制 严打“老赖”
  9月29日,河北省法院、省检察院、省人社厅、省公安厅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和移送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建立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立案侦查和逮捕、起诉、审判程序等情况共享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监督。
  河北建立“红名单”“黑名单”制度
  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016年底实现省级平台与秦皇岛、唐山、沧州、石家庄、廊坊、保定市等平台的互联互通,力争2017年底横向联通省有关部门,纵向贯通各市、县(市、区)。
  按照部门(单位)职责,结合监管和服务对象实际,研究制定各类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办法,明确分类标准、健全奖惩措施。各级政府监管和服务部门要建立完善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研究制定“红名单”和“黑名单”产生的标准、程序及应用规则,依法依规规范发布行为,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红名单”和“黑名单”在本地本部门网站公示的同时,推送到“信用河北”网站集中公示。
  严重失信主体将被限制参与招投标
  河北省将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事项,从严发放生产许可证,从严审批、核准新上项目,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等。
  河北全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去年以来,河北共开展各类“双随机”抽查1300余批次,共抽查各类主体23万余户。其中,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协助人民法院对“老赖”实施任职资格限制5600余人次,这些人将不得在全国范围内担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观察思考
  “失信者”究竟失去了些什么?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需要正确价值观来导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少人迷失了自我,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之风甚嚣尘上。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群众设立了要求,为社会风气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一直以来,失信者吃香、守信者吃亏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人们痛心疾首。究其根源,信用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有漏洞,往往是症结所在。审视国内,通过制度为诚信建设保驾护航,已是大势所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倡导“言必信,行必果”,讲诚实、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在就业、升职、贷款、出行等诸多方面进行限制,极大地震慑了失信者,让其在失信的同时失去的更多,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自觉守信的社会风气,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江苏将对“老人跌倒扶不扶”等诚信问题立法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5-12-04 11:28:0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