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信用江西”网站发布我省首个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这是省信用中心与南昌铁路局自今年7月份签订《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以来,首次公开发布的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标志着我省铁路信用建设进入新 ...
10月20日,“信用江西”网站发布我省首个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这是省信用中心与南昌铁路局自今年7月份签订《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以来,首次公开发布的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标志着我省铁路信用建设进入新阶段。(10月24日 江西日报)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千百年来,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我国暴露出来的众多诚信问题引人深思,比如大学生考研作弊、出国旅游“顺走”马桶盖、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面对这些铁一般的事实,确实让政府和企业部门很“头疼”。本应靠自觉自律的诚信道德,现在不得不让政府、企业部门联合开出“黑名单”。
其实,旅客诚信“黑名单”这种做法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14年《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以后,各地铁路部门就针对旅客破坏乘车秩序,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行为进行了“黑名单”尝试。但由于旅客失信“黑名单”并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所以导致经常有个别人来钻法律的“空子”。
据了解,铁路不诚信旅客行为包括:持伪造、涂改车票乘车;借用、冒用、伪造、涂改学生证、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证、残疾人证等购买须凭证购买的车票并乘车;无票乘车或越级(席)乘车,经站车工作人员查实,仍拒不办理补票手续的。
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对“不诚信乘车”的“老赖”仅仅靠罚款是远远震慑不了他们的侥幸心理,还需要各部门联合建立征信联系,加大“黑名单”覆盖率,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影响其贷款,评优、评先、报考公务员或从事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这样一来个人的约束力就更强了。
首个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的开出,就是促进更多的人们自觉守信,谁失信,谁就会受到惩罚,从源头上减少、杜绝失信乘车,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同时也再次为诚信出行敲醒了警钟,只有带着文明出行,旅途中才会顺顺当当。
诚信是做人之本,修养之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推进文明社会向前发展的不懈动力。笔者认为,铁路乘客失信记录与个人信用记录联合是个人征信的发展趋势,作为政府和企业部门来说一系列的处罚措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规范公众道德诚信的手段,从而提高公众的道德诚信的自律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