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发改委或召开煤炭公司座谈会 企业主动增产难度在哪

来源: 2016-10-24 22:02:22

  从跌跌不休到节节攀升,煤价的“大跌大涨”引起国家密切关注。  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流传的文件中获悉,10月25日上午9:00国家发改委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重点煤炭企业座谈会,分 ...

  从跌跌不休到节节攀升,煤价的“大跌大涨”引起国家密切关注。

  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流传的文件中获悉,10月25日上午9:00国家发改委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重点煤炭企业座谈会,分析当前煤炭供需形势,研究做好煤炭去产能、保供应、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有关工作。但该说法尚未得到发改委的确认。

  会议通知显示,包括神华、中煤、冀中能源(6.620, 0.32, 5.08%)、开滦、山西焦煤、大同煤矿、阳泉煤业(7.480, 0.32, 4.47%)、潞安矿业、内蒙古伊泰、吉林煤业、龙煤矿业、淮南矿业、淮北矿业、山东能源、兖州矿业、平煤神马、河南能源化工、重庆能源投资、四川煤业、贵州盘江、陕西煤业(6.380, 0.58, 10.00%)化工集团共计22家重点煤企业将赴会。

  记者致电相关煤炭企业联络人并未得到核实,但业内人士预计此次会议将围绕企业先进产能切实释放出来等内容展开。 

  先进产能为何释放不力?

  从今年6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呈现了持续上涨的局面,为了抑制煤价的“疯涨”,近段时间,发改委连续启动二级以及一级响应,不断扩大煤炭产能。9月份国家相关部门连续5次召开煤炭行业供需方面的研究会议,并从10月初开始将煤炭行业的产能释放范围扩大至1503座矿井。

  “截至目前已经过去24天,从煤矿角度来看产量释放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理想。”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韩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看她看来,以下四点因素成为先进产能释放不力的可能原因。“首先,产量的释放期仅仅是10—12月,从煤矿角度来看产能恢复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撑;其次,临近年底,煤矿的产量将完成,如果大幅增产在安全方面会有一定风险,进而影响来年的复产复工。最后,目前炼焦煤、动力煤煤矿方面有一定的利润可言,但利润也是新近出现的,如果仅靠新近出现的利润,还不足以弥补亏损的情况。从煤企的角度来看,增产势必会导致价格的回落。因此,从主观的意识上来说,煤炭企业宁愿不增产,不释放出产量,价格也不会回落。”韩滨分析道。

  的确,煤价的“扬眉吐气”使一些煤炭上市企业好转。根据山西美锦能源(16.540, 0.09, 0.55%)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的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实现净利3.3亿元到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42亿元, 经营业绩增涨的主要原因为受行业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公司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产销量均有增加。另外,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内部挖潜节约、质量管控等,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冀中能源的业绩预告公告称,受煤炭市场回暖的影响,公司煤价同比有所上升。预计7月份-9月份实现净利6584万元到7584万元,去年同期亏损469.55万元;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7500万元到8500万元,同比增长4337.34%到4928.99%。 

  去产能与供应偏紧并存

  “尽管今年煤炭需求下降,但是供应的下降幅度超过了需求的下降幅度。”韩滨表示。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今年1~8月煤炭产量为21.8亿吨,进口约在1.6亿吨;今年1~8月份,四大行业煤炭的消费量为24.5亿吨,因此今年的供应缺口大概在1亿吨。而今年1~8月份,需求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而1-8煤炭产量降幅大约在10%左右,这就导致了供应缺口的出现。

  有观点指出,投资因素成为煤价上涨持续上涨原因之一,但韩滨认为贸易商中间操作情况的确存在。但导致今年价格上涨最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供应链方面的紧张,并且由于煤炭价格“大起大落”,今年贸易商在操作价格上面临的风险太大。

  “从去年到现在,煤炭价格经历了大跌大涨,风险波动已超过了很多贸易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另外今年的价格每次的涨幅都很大,不管是焦煤下游还是动力煤的下游,在采购方面都采用了月度定价的方式。举例来说,上个月的月底签订了计划,但这个月的月初煤价上涨了50元/吨,本来有30元/吨的利润,而现在甚至于卖一吨煤亏20元。从这个角度看,贸易商今年的的操作并不是很乐观。”韩滨说道。

  至此,怎样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煤炭市场目前的困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业内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有力的、让煤矿切实感到实惠的政策出现,让煤企主动进行增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果长期协议机制能够建立,可能价格波动的范围就比较小,当前的波动也给大家提个醒,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用煤企业应该尽快回归长期协议之下。”中国能源网首席分析师韩晓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然而长期协议在目前执行的过程中弊端尚存。“上下游签订的长期协议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一定弊端,原因在于目前的长期协议在执行过程中是定量而不定价,另外长协的执行力度一直没有约束,很多时候矿方或者下游尽管违约但也没有相关的违约风险与处罚,难免使长期协议流于形式。”韩滨表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