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的中国宏观经济 2016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采访文章,表明中国经济处于“L形走势”,并且“这个L形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一走势判断否定了以往U形甚至V形的乐观经济增长预期,表明 ...
探底的中国宏观经济
2016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采访文章,表明中国经济处于“L形走势”,并且“这个L形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一走势判断否定了以往U形甚至V形的乐观经济增长预期,表明中国经济已正式告别过去依赖国内丰富廉价劳动力和外需爆炸式增长这两大红利的高速增长时代。2016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7%,持平于一季度,为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能否维持在这一水平的长期走势,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下滑背后,是产能过剩、内生动力不足、投资增速放缓以及资源错配等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攀升的金融体系风险
在2009年以来的“债务-投资”经济增长驱动模式下,国内企业对债务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前期的刺激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实体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面临债务高筑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和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叠加,高负债率已使不少企业扩大债务融资的能力被削弱,部分企业依靠“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勉强维持,容易引发企业债务风险。实体经济债务风险的扩大直接影响金融体系资产质量的下滑。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77亿元;不良率攀升至1.75%,处于较高水平。
审慎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要实现资产规模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逆势增长,首先,宏观层面需要紧密跟踪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授信布局的调整应与国家政策导向保持一致;其次,中观层面在明确不同产业投放战略的基础上,需要深挖行业客户群特征、密切跟踪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区域特色行业或深挖产业链金融价值;最后,在单体项目开拓过程中,需要审慎判断客户信用风险,严控法律、商务风险,依托流程各环节的制度保障,发挥各岗位专业专才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潜在风险暴露,是维护公司资产质量、促进公司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
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的征信难题与解决途径
征信难题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融资租赁市场,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债权融资模式。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9月1日印发《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行业需求和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016至2020年期间仍有望保持30%至40%的增长速度。风险控制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融资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最终都将通过风险控制能力予以确认。而风险控制的关键——交易背后的征信体系,是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一直面临的难题,融资租赁公司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融资租赁公司无法及时查询承租人资信、对承租人进行信用评级、反馈承租人支付租金信息。
征信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之一,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央行征信系统)是中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央行征信已经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提高了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的效率和融资的便利性,降低了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防范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从而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扩大信用交易规模。与之相似,融资租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央行征信的强力支撑,尤其是在现在严峻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
解决途径
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贷信息。根据上述条例精神,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央行征信系统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2015年初通过文件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可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机构类型:除商业银行外,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也可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在2015年利好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近半年的努力争取,我公司在2015年7月29日取得征信中心关于接入企业征信系统的复函,同意公司启动接入企业征信系统的具体实施工作。公司属于具备技术和网络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本身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因此在央行征信系统接入模式方面,公司与商业银行一样,通过自行开发数据报送接口程序,实现数据自动提取,将公司业务系统中相关数据转换生成央行征信系统规定格式的报文,直接向征信系统报数。网络连接方面,公司选择接入金融城域网,直连央行征信系统。
大事记
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大事记所记载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项:2015年6月25日,向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提交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申请;2015年7月29日,取得征信中心关于接入企业征信系统的复函;2015年10月23日,完成企业征信数据报数程序开发项目采购;2015年11月18日,完善更新《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赁合同》中的征信授权一般条款;2016年4月25日,发布《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企业征信管理办法(2016版)》;2016年5月13日,完成企业征信数据报数程序测试评估;2016年6月16日,取得征信中心关于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的复函;2016年7月1日,取得企业征信数据报数程序上线通知;2016年7月20日,正式接入央行企业征信系统开始报数。
把握风险控制与央行征信报送及查询的关系
毋庸讳言,大力推动央行征信系统接入是实现公司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握和处理好风险控制与央行征信报送及查询的关系,梳理和完善区别于未接入央行征信时传统风险管理的体制和流程,是公司当前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工作需要格外注重的关键点。征信的本质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融资租赁公司与承租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征信的共享原则下,公司若想从央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或个人客户的信用信息,就必须先共享自身所拥有的企业或个人客户信用信息。换个角度来看,共享原则也就是征信中心在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时所采用的“先报数,后查询”的工作流程。因此,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在掌握交易对手负债情况、评估其资信水平、降低公司资产风险的同时,也会造成原本所谓“租赁不进征信”营销卖点的丧失,流失部分客户。
目前,公司除了传统融资租赁以外,互联网租赁、消费租赁、小额租赁、个人租赁、飞机租赁、租赁资管等诸多创新事项也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符合集团(全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但不可否认,业务创新所具有的高风险性、传染性、不可测性,更容易导致和引发许多潜在风险,若处理和应对不当,很容易形成公司全局性的系统性风险。把握风险控制与央行征信报送及查询的关系,需要立足风险管理的本质要求。只有牢牢把握风险管理本质,才能避免接入央行征信的初衷走偏。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风险控制与央行征信报送及查询的本质关系,才能真正有效运用央行征信这把“双刃剑”。把握风险控制与央行征信报送及查询的关系,还需要深化公司全员征信管理理念。当前公司的征信管理已不仅仅是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更是公司全体成员的职责。
公司良好风险控制能力的体现
资产质量分析
目前,公司不良资产涉及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客户。通过及时、到位的资产监控及处置手段,我公司不良率始终维持平稳态势。截至2016年6月末,公司不良率低于1%,整体而言,资产质量控制良好。
未来,借力央行征信,公司的租后监控力度及管控手段得以持续、有效加强,将及时发现与预判资产风险水平。
资产处置情况
公司建立了一支架构明晰、人员齐整、专业素质过硬的风险处置团队,聚焦重大风险事项,加大处置力度,及时、果断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确保了公司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