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楼市降温,中国可避免破而不立的僵局

来源: 2016-10-09 14:51:51

我们在分析楼市之前,先来简单弄清楚当前是怎样的一个宏观环境。首先是国内经济不景气,体现在GDP减速、人民币贬值和资产慌;其次,国际市场则是处于一个美元加息周期而欧元、英镑面临贬值的环境。面对这样的处境, ...

我们在分析楼市之前,先来简单弄清楚当前是怎样的一个宏观环境。首先是国内经济不景气,体现在GDP减速、人民币贬值和资产慌;其次,国际市场则是处于一个美元加息周期而欧元、英镑面临贬值的环境。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先来看看政府是如何应付的:

首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无非通过税收(收入)和支出两个手段来调控经济的总供给(总需求)水平。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税收总额为7.2万亿,同比增长8.6%;2016年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2015年的支出额约为8.1万亿,不足16年前八个月的70%。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正快速地扩大支出,其目的无非就是刺激当下不景气的宏观环境,维持经济的稳定。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的手段就是我们常听的双降——降息降准。通过中央银行给出的数据,从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三年间,存款基准利率共调整了8次(每次均下调0.25%),总计下调了2%,其中14年底至15年底一年间便下调了6次;而准备金比例,从12年至今,下调了将近4%,同样15年至今调整幅度便达3%。

综上,现如今国家采取的态度基本就是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总需求;降低利率来减少资金时间成本,鼓励投资;降低准备金比例来提供更多流动性(当然还包括各种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短期流动性)。国家的最终目的是要稳定经济、物价,避免资本大量外流。

货币宽松是把双刃剑

我们可以看到在央行加速放水期间(15年至今),我国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好转,反而是一线城市的楼市又迎来了一次爆发,楼市的炒作带来的短期财富大幅增值现象更是吸引了更多蠢蠢欲动市场资金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压缩了实体发展的空间。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市场资金比喻成水流,那它必将会流向阻力最小的洼地,一般来说,市场主要的投资标的有股市、楼市和实体经济,现如今楼市显然是阻力最小、短期最受资金欢迎的“洼地”。然而,一旦资金一股脑的流向楼市,其结果必然是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和资本外流,同时,拖累我国的实体经济。

所以,耽误之急是封锁一线楼市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为实体经济转型赢得时间,我国经济才不至于走向极端,并有好转的可能。

给楼市降温,高层达成的共识 如果想在当前市场赚到钱,还是靠过去的用的方法是不行的,我根据最近的盘面,总结了一套选股方法,我用这套方法在微信群给大家推荐的科大国创5天赚了26多个点,周二早盘直播给大家推荐的金字火腿,更是不管哪儿卖都是有较高的盈利!周末我会继续选股,下周盘前在微信群发布,具体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AEE838咨询。

国庆期间,全国关键16城(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深圳、广州、佛山、南宁、南京、厦门、珠海),先后出台降杠杆的政策,给国庆之前仍是一片火热的一、二线城市楼市市场浇了一盆冷水。这其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高层在给楼市降温的意见上达成了一致。

虽说,市场资本必然是逐利,然而对于中国而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直是最主要的风向标,对于国内的部分灵敏的资金来说,早已习惯跟着政府的脚步走,而他们也往往能成为主导经济走向的先头部队。

此时此刻,给楼市降温,是理智的行为

相比于不破不立的观点,政府及时给楼市降温,逐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是最好的结果。所谓的不破不立论者,总偏激地以为当下所有都是错的,必须全部重新来过才是最好。殊不知昨日日本亲自刺破其楼市泡沫,结果呢?是长时间处于破而不立的尴尬境遇。

楼价持续上涨,必将导致资本外流

今年5月,美国亚洲协会发了一个报告,2010年到2015年,中国人到美国买房,贡献了1100亿美元。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都有大量的中国钱流入买房,甚至连日本,都有中国人买下的别墅群在那里荒废。

记得索罗斯曾谈到日本,说日本的金融市场在瞎搞,在日本房地产暴涨到顶峰之际,大批日本人海外置业,比如美国的夏威夷,几乎被买成了日本州,如今这些日本人的财富,沉淀在夏威夷为美国人民贡献税收。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志杰先生在今年2月27日披露了一组数据,2008年底,中国对外净债权是1.5万亿美元,但是到2015年9月末依然是1.5万亿美元。它意味着,8年来我们通过外贸所赚的贸易顺差部分,都通过金融渠道的亏损白送出去了。

而我们的房地产,已经具备了这种对外财富输送与流失通道的典型特征。

我们正处于全球大紧缩的前夜

更大的外部约束则是:当前的中国一二线房产泡沫,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大紧缩周期的前夜。

经过8年的全球四大央行,也就是美国、中国、欧元区域日本惊人一致的大放水之后,目前,全球央行的放水能力也到了极限。资金泛滥的当前阶段必然是要过去的。

也就在这个十一假期,欧洲央行放出令人意外的消息:未来将逐步缩减规模。而同样也在这个假期,美联储再次尝试了短期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卖出国债,尝试短期的资金回收操作,这两个因素导致黄金在假期大跌。

很显然,未来谁能保持最小程度的资产泡沫,谁就能损失最小地度过未来的苦涩时期,而最大泡沫者,将极有可能成为另外三大央行的猎杀对象。

而我们一二线的居民们,仍然在醉心于房市永远涨,京沪永远涨的逻辑。

那些抢到多套房子的一二线居民以及囤房的中介与投机者们,都认为自己坐着不动就可以让每套房子每年为自己净赚几十乃至上百万。他们也许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想法能够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找到比他们更有钱的接盘者。

内外齐破局,经济增速慢点没什么

2015年,中国股市加杠杆最终导致股灾相信很多投资者记忆犹新,数万亿财富被消灭。

相对于股市在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里,是相对较小的部分。房地产在中国居民的家庭财富配置里占到了50%以上的大头,而在这轮房市大加杠杆之后,这个比例就更高了。

在此时刻,16个城市一起给房市降杠杆,怎么说也是值得欣慰的!

这既是阻止泡沫过大而自爆,更是在为泡沫固化创造时间空间!也是对内对外的同时破局!

中国受制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难以主动破局。而这一次,给房地产降杠杆,本质上而言,是对内、对外破局行动。

因为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房地产加杠杆,一直是外部尤其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方向,因为只有中国加了杠杆,美国才能有一个宽松的去杠杆环境!现在,这个管道慢慢会被掐断。

中国经济或许因为房市未来的调整而增速慢一点,但是,这对于国民经济来说确是一大好事,如果楼市泡沫进一步吹大,所谓的经济繁荣也不过是账面上的假象,一吹即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旅游地产要打特色牌转变模式 成安置业李董专访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4:03

版筑·后街周日推售200余间商铺 最低首付9.8万起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1-07-27 17:07:57

开发商假摔 房价高位徘徊


深圳特区报 2010-05-20 15:36:09

深圳小户型领军前海楼市率先“反弹”


深圳特区报 2008-11-28 13:03:02

68%网友认为南京楼市并未回暖 小阳春是短暂


焦点南京房地产网 2008-11-19 13:16:4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