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四季度债市机会来自于波动

来源: 2016-09-19 10:14:00

  这边是“得固收即得规模”的基金行业格局,那厢是债市近三年大熊大牛的波动格局,固定收益产品业绩战注定是硝烟滚滚。在动人心魄的市场波动中一批基金经理表现神勇,平安大华投资总监孙健就是其中之一,并获得第 ...

  这边是“得固收即得规模”的基金行业格局,那厢是债市近三年大熊大牛的波动格局,固定收益产品业绩战注定是硝烟滚滚。在动人心魄的市场波动中一批基金经理表现神勇,平安大华投资总监孙健就是其中之一,并获得第三届中国基金业英华奖“三年期纯债型最佳基金经理”称号。

  拥有15年的固定收益投资和管理经验,孙健在债券市场起起伏伏的曲线中能抓住大机会、规避大风险。他说:“做投资时间越长,对风险、波动的关注度会越高,债券投资就是在风险和收益间寻求平衡。”

  展望后市,孙健表示,四季度市场机会来自于波动,需要在波动中把握机会,准确布局。对于信用风险,他认为打破刚兑势在必行,严控风险是每位基金经理的“必修课”。

  15年专业投“债”

  当风来时能迅速把握机遇,当危险到临能及时有效撤退,孙健这一行动力来自于15年投资之旅的摸爬滚打。

  与通常研究员或交易员起步的债券基金经理不同,孙健从业经验更多元化,不仅担任过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还担任过保险公司组合投资经理,进入基金行业之后也管理过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灵活配置基金等。

  “这15年,无论是在券商、保险,还是基金公司,我基本都聚焦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他说。

  谈及自己的投资风格,孙健反复强调谨慎,他直言“从业时间久了,风格更稳健更偏谨慎”。他表示,这也符合投资界的一个规律,即投资时间长的投资人,风险偏好会逐渐下降,对风险、波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轻的基金经理对靠单一基金产品创造短期业绩提升市场知名度的需求可能很强烈,但是管理的产品类型多了、市场牛熊转换经历多了,更追求在风险和收益间做平衡,力争能在长跑中胜出。”

  孙健提及2013年钱荒对他的投资思路的影响。2013年,在清查债市黑幕、央行政策、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债券票息收益率急速上升,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可以说,这一波债券上行的速度打破了我从业10多年的认识,比如依靠传统经验和理性判断,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4.8%、5%吸引力已经很高,但是市场当时疯狂飙升至5.85%。”

  这给了孙健一个经验:投资要时刻注意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在面对市场剧烈波动时候策略要灵活谨慎。即使对于看好的投资方向,也尽量不要在第一时间就把策略做得过于激进,可在市场确认方向的过程中逐步集中。

  “做投资要顺势而为,留有余地,要想真正赚大钱,就要抓住市场大机遇,而并非激进的策略。”孙健还表示,做投资也不要刻意强调要先人一步,在规模小时或许有效,一旦规模大了很难说先人一步是风险还是收益,要获得超额收益重点是做足深入研究。

  此外,孙健强调,当债券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除了关注CPI、GDP等数据外,还需要重点考察两个因素:一个是市场情绪指标;二是政策动态及方向。

  四季度债市机会来自于波动

  在谈及债市后续走势之前,孙健先回忆了债市过去几年的走势。

  “自2013年底至今,这一轮债券牛市差不多延续了两年半,是最近十多年来最长的一轮债券牛市。仔细分析这两年半的牛市,2014年是2013年收益率过度上升的修正,2015年则是先受股市火爆情绪的压制,而股灾后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经济不景气、资金推动等导致债市继续爆发,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孙健表示,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破2001年最后一次降息低点2.65%,从传统周期数据来看,债券市场收益率处于历史性低位。

  这一历史性低位还能持续么?孙健认为,正是因为收益率达到历史性低点,因此债市调整概率大于继续走强概率,下半年债券市场的机遇来自于波动——市场会受到CPI、经济数据等影响阶段性地调整,这带来债券市场的配置机会。

  孙健进一步表示,今年基建和房地产数据回暖,明年能否持续回暖尚存疑虑,明年债市收益率可能会继续下行,债市或延续小牛格局。

  而对于市场担忧的通胀因素,孙健表示,目前实体经济并不支持长期持续通胀,由资产荒所造成的短期通胀仅会造成阶段性波动,其中也孕育机遇。此外,委外资金大量进入债市,他认为,这是实质性提供资金支持,只要委外资金不间断,债市买入力量就不间断。

  “按照美国及全球的经济状况看,美国加息概率不大且持续性不强,这一次加息最大目的是消减全球过度的资产泡沫,大概率不会影响到货币层面。其影响主要取决于中国状况,重点看人民币贬值与否以及央行应对力度。每一次较大的债券市场波动可能就是一次布局机遇。”孙健如此解读美国加息对债市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市场关心的焦点,孙健表示,从央行近期操作看,年内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定。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大国央行持续宽松政策,负利率愈演愈烈,但负利率并不能改变目前结构性的矛盾,而短期内也不得不采用货币手段来防止情况恶化。

  “在这种困境下,中国由于利率相对较高,存在一定优势,但仍面临巨大挑战,而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孙健认为,要重点关注将于明年召开的“十九大”情况,他预测改革力度会加大。短期改革大力开展会对债券市场产生利好,但随着改革推进,或基于改革前景的美好预期而提升风险偏好,从而导致债市走弱。

  信用风险是不可承受之重

  今年以来,债市中信用风险频频爆发,孙健直言这一情况或成为常态。

  孙健说,早在年初他就认为,今年做投资对操作策略和风险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将信用风险控制放在首位,不仅早早将资质不好的一批存量债券都清理掉,而且在年初就提高债券入库标准,平安大华基金对信用风险控制良好。

  “在我看来,信用风险是不可承受之重。为了略高一点的收益去冒信用风险是得不偿失的。”孙健表示,过去债券市场发行门槛较高,含有隐形刚性兑付等,因此整体违约情况非常少,而且整个市场很少出现结构性调整,更多是同涨同跌。未来债券市场打破刚兑势在必行,债券基金经理做好风险控制也是“必修课”,要将信用风险控制放在重要位置。


  孙健认为,虽然今年过剩产品行业在价格上涨中阶段性财务状况得以缓解,行业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但目前供给侧改革仍未全面铺开,相关风险并未完全释放,未来,打破刚兑将是不可绕开的环节,信用风险将得到市场化的释放。在此之前,他对中低等级债、高收益债的投资保持谨慎态度,“未来若经济数据差到低点,改革行业整合并购开始,利息差传导到信用利差,绝对收益率符合风险特征,届时可基于对企业的认识来进行布局。”

  具体如何控制信用风险?孙健表示,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控制:分散投资比例、严格把控投资标准、紧密跟踪负面信息以及对市场反应快。他说,要密切跟踪信用债的负面新闻,因为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卖不掉,需要时刻警醒,不能太过激进。

  在具体品种上,孙健表示,要在风险和收益间做好平衡,目前倾向于选择期限适中且不超过5年期、信用风险可控、收益率预期约3.5%~4.5%的品种,对于预期收益率超出4.5%的品种“一事一议”,不是主要配置方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