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债市场展望:防风险再升级 理财监管或继续趋严

来源:华创债券团队 2016-09-01 09:33:16

  一二级市场:周二,信用债二级市场交投一般,收益率震荡,具体来看短融成交较前两日明显增多,成交主要集中在AAA品种,收益率震荡;中票交投一般,短端略有上行,长端保持稳定;企业债交投较为清淡,收益率小幅 ...

  一二级市场:周二,信用债二级市场交投一般,收益率震荡,具体来看短融成交较前两日明显增多,成交主要集中在AAA品种,收益率震荡;中票交投一般,短端略有上行,长端保持稳定;企业债交投较为清淡,收益率小幅震荡。后期我们关注:

  监管酝酿对表外理财进行风险资本计提,继续控制表外信贷规模、防范理财风险。据媒体报道,近期银监会在研究对表外业务计提风险资本,此举与正在制定中的理财新规相配合。银监会希望引导这类资产回表,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计提,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准确性。但此举一直推进缓慢,多数银行认为难以操作。据媒体披露监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趋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一是对于商业银行投资于特定目的载体(SPV)的资产,按照穿透原则适用基础资产的风险权重。根据此前披露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特殊目的载体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券商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管产品等,目前的监管思路是,对银行自营资金投资此类产品的,根据底层资产类别计算风险加权类别,如果基础资产组合无法清晰划分,将以最高风险资产的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有关资产风险权重,参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及其附件的有关规定。
    (2)二是对于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换算成一定的表内信用风险并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如果商业银行发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均按照100%的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其中,投资于非标资产的,按照20%的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的信用风险;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按照50%的信用转换系数转换。

  对非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计提风险资本,与正在酝酿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脉相承,强化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监管,逐步落实泛资管领域“去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

  (1)穿透监管势在必行,多部委联合监管。此前商业银行由于存贷比考核及贷款拨备的限制,部分贷款类业务通过“同业投资”等途径,借道特殊目的载体开展,例如委托贷款、委托投资等。未来对同业业务进行穿透监管,根据底层基础资产计算风险权重,实际是堵上此前的监管套利空间。“穿透监管”一方面通过资本计提防范业务风险,一方面穿透检查限制产品杠杆比例。除银监会外,证监会、保监会实际也发布相关规定,根据底层资产类别限制结构化产品比例。

  (2)监管表外理财,实际是对银行理财“刚性兑付”预期的防范,同时引导理财向标准化投资转变。根据媒体披露信息,对投资于非标资产、非上市公司股权的理财产品,根据一定的信用转化系数转化到表内,类似于此前对于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的转换方式。例如银行发行100亿的银行理财,投资于非标资产,按照20%进行转化,则有20亿的资产转化到表内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按非标债权对应的底层资产,根据表内资产风险权重比例计提风险资本。

  此前银行非保本理财作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实际培养了居民“理财刚兑”的认识,一旦发生损失,银行普遍通过资金池周转进行“刚性兑付”,并承担相应风险。对表外理财进行转换并计提风险后,可以约束银行理财无序扩张、无底层资产风险管理的情况,起到一定防范理财体系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作用。

  同时,媒体披露的监管思路中,只提到了非标资产和非上市公司股权,对于标准化债券和股票类产品并没有明确表外转表内的系数,如果按此方向落实,也体现监管引导理财投资场内标准化、流动性好的资产,从“表外信贷”向“资产管理”本质转变。
    (3)监管思路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脉相承,将提高银行表外理财成本,降低收益,从而导致理财扩张速度减缓。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计提风险资本后,将导致银行理财业务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减小;尽管银行可能会发行更多投资于债券、股票的标准化理财产品(如果这部分资产不用表外转表内),但由于目前理财成本与资产价格倒挂,银行实际获利空间不大,因此必然导致理财整体规模增速放缓。

  (4)理财整体增速放缓,但投资债券的比例或将提高,最终投资债券的新增资金是否能够持续,即目前推动市场的配置力量是否能持续需要密切关注,一旦配置资金出现边际减少,可能会导致债券市场迎来新一波调整。当然,监管对于市场的最终影响,需要等规则落地后才能明确,但是监管趋严的思路已十分明确,机构应提前预防。

  (5)近期信用基本面趋于平稳,去产能逐步推进,监管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思路明确,信用调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利率,如果未来发生调整,会先从流动性好的品种开始。从8月中旬利率债调整后的情况看,1年期流动性最好的品种信用利差小幅上行,高等级、中长久期品种利差持平,而以配置力量为主的AA品种利差基本没有调整,AA、3年期品种利差甚至继续下行,也说明目前信用自身问题不大,配置价值依然存在。但要防范监管去杠杆、流动性收紧带来的调整,如果后期利率调整一直持续,最终会向其他信用品种传导。
    信用债投资策略:近期关于银行理财监管趋严的报道不断,尽管最终制度尚未出台,但“泛资管”去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已非常明确,后期监管措施有望逐步落实。理财资金作为本轮信用债牛市的最大推动因素,未来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杠杆操作策略风险加大,可能也会导致信用债的调整,当然,伴随着逐步的调整,信用配置价值也会更为凸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民政部再曝光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总数已近千家!


中国社会组织动态 2016-07-07 13:32:00

福建:企业网上亮年报晒信用


网络 2014-10-20 10:56:56

进口食品将实行“黑名单”预警


网络 2014-04-16 02:14:5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