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机构热议蓝筹牛市 谨防拥挤效应和抛压风险

来源: 2016-08-16 23:22:21

  久违的大涨后,上证综指一举突破前期阶段性高点并创下7个月来的新高。“这波行情的出现是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是具体的时间点。这段时间的市场的表现,甚至能说主板蓝筹进入了日线级别的‘牛市’。”北京一位公募 ...

  久违的大涨后,上证综指一举突破前期阶段性高点并创下7个月来的新高。“这波行情的出现是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是具体的时间点。这段时间的市场的表现,甚至能说主板蓝筹进入了日线级别的‘牛市’。”北京一位公募投资总监认为,价格低估值便宜是此番市场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视信贷数据低预期、经济数据下滑,蓝筹股强势激发了资金信心回升及市场参与热情。甚至有人联想到,2014年4季度时也出现过一波蓝筹行情爆发逼空而创业板下跌的情形。

  不过,在受访的多位基金经理看来,蓝筹行情能否持续仍是一个未知数。因为随着股价的持续上涨,一方面形成了“拥挤效应”,另一方面也逐渐接近3200点高位,面临抛压的风险。

  高股息蓝筹受宠

  这一次,大盘向上突破3100点,离不开低估值蓝筹的全面爆发,其中非银金融、房地产分别大涨4.8%和4.55%。

  应该说,蓝筹股的大涨是“有迹可寻”的。这几天市场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虽是戏谑却也能切实反应当下的实际情况:“现在做债券的都在赚价差,做股票的都在算股息…”

  近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69%,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平均值也下降为4%,而与之相比,上证红利50只成分股的平均股息率已经超过4.3%。相比之下,蓝筹股的配置价值已然凸显。这与港股的上涨逻辑同出一辙,在负利率时代,经营趋势稳健转好并且估值超低的香港蓝筹股在全球范围内正在成为稀缺的配置品种,逐渐实现了估值的重估。

  “现在市场更多是一个整个市场利率下行中资产重估的一个过程。过剩的资金增加,对预期回报率的下降,所以你会看到从前面的消费股价值股的上涨,煤炭股地产股增持的上涨,而现在金融的上涨,则一个是轮动的过程,实际上洼地的填平。”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表示。

  融通基金相关投研人士分析8月15日市场大涨时指出:首先是信贷数据低预期、经济数据下滑市场由此引发了全面降准降息的预期,其次是利率下行的逻辑不断演化,资金加配高股息的蓝筹板块。

  而申万宏源(6.610, 0.00, 0.00%)也指出,新股发行驱动蓝筹配置也是导致短期大盘股抢筹的一个原因。“在假设单个账户平均新增蓝筹股配置分别为800到2000万元不等的条件下,可以大致估算出从2016年2月到7月底,C类账户新增的蓝筹股配置总体约在300亿元左右。”其认为,如果结构性的新增网下配售打新投资者的市值配置偏向于这些高息率或低估值的品种,对该类股票的支撑效应在6月以后逐步显现,这与实际的市场风格变化是契合的。

  目前卖方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建议配置股息收益率高以及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消费类板块。但随着这类公司股价近期大幅上涨,有可能出现“拥挤效应”。

  同时,对非银板块的大涨市场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是上周末证监会宣布表态今年择机开通深港通的消息刺激所致。早前,港交所的中报显示,为迎接深港通通车,港交所已经完成了开发及测试所需的系统,深港通在技术上已准备就绪,只待监管机构批准。

  作为全市场始终明确坚持看多的卖方——方正证券(7.660, -0.09, -1.16%)策略分析师认为,流动性层面目前利率持续下降,背后实质上是货币需求的下降,后续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将不断增强;而宽松预期下的估值反弹是主逻辑,风险偏好决定市场配置方向。

  机构没有那么乐观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多数观点是,大盘不会简单重复2014年四季度蓝筹逼空创业板持续下跌的行情,而现在的一个疑问是,资金是否还会沿着低估值高股息的逻辑继续下去。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便认为,目前A股很难找到整体上涨的逻辑,短期也难言存在大的趋势性机会,短期对A股仍持低配观点。

  本报记者也发现,近期城投债遭疯抢、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7%,都说明资产荒下,市场对于风险低收益率稳定的债券比较青睐,类债券的板块如水电、高速公路、银行地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金的配置需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7月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7月社融规模仅为4879亿,大幅低于7000-9000亿的市场预期。扣除4575亿的居民信贷后,非金融企业融资仅增加304亿元大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这表明企业部门正在加速去杠杆,同时这与较差的经济数据是相印证的。

  上述上海公募基金经理坦言,由于对经济好转预期不是十分强烈,无法判断这波蓝筹行情到底能持续多久。融通基金也认为,在出现新的信息之前,低利率这一逻辑只能带来高股息资产的估值修复,而不能带动持续拉升。

  “不能指望市场能很快涨到20%甚至更多,这种期望肯定是不对的。现在还是要自下而上选择估值合理、成长性不错的个股,蓝筹已经上涨了15%-20%,之前一般一年涨20%、30%,目前指望它再涨15%-20%是不容易的事情。”北京一位公募投资总监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渤海证券也认为,目前公募仓位普遍较高,私募操作趋于谨慎,增量资金来源有限。另外,“国家队”自3600点开始救市的筹码经过价值股的回升粗略估算整体成本线在3200点附近,上端抛压较重。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