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债市的违约风险在本季度可能进入高发期,市场风险厌恶情绪料加剧,部分低等级与高等级信用债的利差有望自逾四年高位进一步走阔。  以交投较为活跃的中短期票据为例,其5年期AA-和5年期A ...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债市的违约风险在本季度可能进入高发期,市场风险厌恶情绪料加剧,部分低等级与高等级信用债的利差有望自逾四年高位进一步走阔。
  以交投较为活跃的中短期票据为例,其5年期AA-和5年期AAA级中债收益率估值利差在6月29日达277个基点,创下2012年3月16日以来新高;而同期企业债的估值利差二季度以来也扩大了将近10个基点,目前利差为281个基点。
  “中国的信用违约才刚刚开始,信用利差会继续扩大,” 海富通基金经理何谦在接受彭博采访时指出。“现在是经济下行期,调结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政府对待债券的态度跟过去是不一样的,现在是默许一定的债券违约。”?何谦管理着海富通货币、双利、双福和纯债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约200亿元人民币。
  万家基金固定收益总监唐俊杰和第一创业(40.850, -0.68, -1.64%)证券首席分析师李怀军也持类似观点,认为不同评级水平的信用债利差将扩大。李怀军在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指出,从历史的平均值来看,目前的信用利差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去产能’的历史重任刚刚开始,信用债的风险还是没有充分暴露。
  回归理性
  2016年上半年,中国公募债市已有17只债券发生违约,为2014年及2015年爆发总数的两倍以上。彭博6月24-28日进行的三季度债市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三季度信用债发行人违约数目将高于上半年总和,对最看好的固定收益类投资标的,超六成机构选择利率债。
  由于年初机构资产配置需求较为强烈,同时违约相对较少且资金面宽松,一季度5年期AA-和5年期AAA级的中短期票据利差一度收窄,3月份最低跌至259基点。随后, 随着机构对央行宽松力度预期的降低和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的加强,以及去杠杆政策的影响,利差重回扩大趋势,目前报275点。
  “我们认为利差回归理性是长期趋势,等级利差走阔乃是对前期利差过度压缩的修复,” 唐俊杰对彭博表示。 “宏观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企业盈利水平和现金流情况持续处于较差状态,信用基本面不支持信用利差收窄。”
  彭博汇总数据显示,下半年非金融类企业信用债将面临高达2.32万亿元到期额,压力空前。其中,处于煤炭以及金属与矿业这两个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下半年累计债券到期规模超5000亿元 ,比去年同期高出3成多。
  ‘严重分化’
  预计到上升的信用风险,境内外评级公司纷纷下调中国信用债评级。彭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本土四大评级公司今年上半年调降信用债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至少62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七成。
  标准普尔6月21日发表报告称,过去18个月其跟踪的240家中国公司和基建项目的信用资质出现持续恶化,信用评级下调的数量为上调次数的三倍。标普指出,中国政府在试图关闭一些钢铁和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境内违约事件因此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威胁到债市的稳定。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悲观。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上月底撰文指出,中国信用债的违约率目前为0.1%,比全球的2%违约率低很多。中国的违约率也许会向国际水平靠拢,但是中国债市是一个以国内长期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加上政府对市场流动性的调控,违约率升高也不一定会引爆债市。
  唐俊杰称,预计后期中高等级信用债与利率债走势方向一致;但低评级信用债品种,由于年内信用风险事件预计仍多发,投资人风险偏好持续处在低位,抛压将较大,走势可能将会出现“严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