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俊岭)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俊岭)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回归信用建设本身,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使用,就要围绕着金融信用信息、经济信用信息和社会信用信息来开展。”在日前举办的“首届金融信用建设创新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任王煜称,如何利用、壮大国内征信机构是今后征信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征信业的主管部门,央行一直在推进整个征信业的发展。征信业在我国发展至今,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有100多家,评级机构也有100多家,数量已经不少,但是规模相对比较弱小,有些甚至存在违规经营行为。
6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意见》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治理失信问题,使失信者能够付出足够的代价,让守信者受益,从而真正形成引导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的重要导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李聚合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对失信主体限制乘坐飞机411.5万人次,限制乘坐列车101.6万人次,阻止出境边控443人次,限制申请政府性投资上百亿元,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职务2.7万多人次。
“‘相信’会减少人与人、人与机构之间交流和交往的成本,从而让整个社会运转更有效率、甚至更温暖,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正能量。”作为一家以个人征信为主业的商业征信机构,前海征信副总经理于宇认为。
在于宇看来,当社会发展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各种不诚信开始凸显。其实,不是社会变得不诚信了,而是社会需要更高级别的“相信”。当更成熟的信用体系渗透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会出现“守信路路畅通,失信寸步难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