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6月6日门头沟商住项目暂停网签开始,到端午小长假商住房成交量暴涨,再到6月14日传说中的限购前夜。在过去的一周,商住房站在了舆论与市场的聚光灯下。14日晚间,北京市住建委辟谣,称“6月14日晚24时,北京将 ...
从6月6日门头沟商住项目暂停网签开始,到端午小长假商住房成交量暴涨,再到6月14日传说中的限购前夜。在过去的一周,商住房站在了舆论与市场的聚光灯下。14日晚间,北京市住建委辟谣,称“6月14日晚24时,北京将全面停止商住房网签”的消息不实。政府的回应让商住限购风波暂时得以平息,但是,关于商住房未来的命运和走向,依然受到关注并引发业内探讨。
可疑的端午井喷
2286套、占比九成、历年新高……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大量签约让商住房成为楼市“明星”。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北京商品房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2503套,成交面积35.65万平方米,相比“五一”小长假分别增加210%、301%,同时这一成交量也创造了历年端午小长假的新高,而这三天成交量也相当于5月份成交量的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商住类产品共实现成交2286套,占全部成交的比重高达91%。
成交井喷的背后,仅仅是传言发酵带来的刺激效应?限购的传闻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房者加紧进入,但有个别项目却出现了大量集中签约。从成交排行看,端午期间成交套数排名前十的项目均为商住产品,其中排行首位的尚峰壹号三天实现签约941套,该项目从开盘到端午结束签约达到了57.25亿元,然而,其中接近54亿元是最近几天所签。也就是说,从2015年8月开盘签约开始,之前9个月卖的远不如端午前后的成交。
集中签约的项目并不在少数。如位于亦庄的林肯公园,端午期间的签约量也超过了600套。如此惊人的成交数据,也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开发商“自售”成为业内普遍认同的观点。有了通州商住限购的前车之鉴,为避免限购带来的政策风险,开发商无奈之下自己签下售卖的房源,让新房变成了二手房。一位项目销售人员也向北京晨报记者透露,“有开发商花了一个多亿买自己的项目。”
传说中的限购前夜
关于北京商住限购传闻的发酵,描绘出来的曲线图顶点的位置,是6月14日。
5月5日晚,通州区连夜发布商住房限购政策,该区域商住的火热势头被浇上一盆冷水,成交迅速降至冰点,限购后四天竟然出现“零成交”。投资总归需要一个出口,如同打地鼠的游戏一般,老鼠在这个洞口被按下去,会迅速从另一个洞口出来。通州商住房限购,使得购房者把目光逐渐投向了其他区域。
6月6日门头沟商住房暂停网签,市场流传出一个消息,“北京商住要全面限购”。如同往湖里扔了一颗深水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捂盘的开发商慌了神,开始加速推盘,购房者也加速看房,生怕错过了末班车。
一直到6月14日,传言愈演愈烈,一则“15日零时停止网签”的消息将商住限购传闻推向顶峰。“今晚12点就要限购,开发商已经得到消息,再不买就没机会了。”14日,亦庄一名商住项目的销售人员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为抓紧限购前的最后时间,楼盘会一直加班营业至午夜12点,“现在就剩几十套房源,大家都在抢,要是您早来还能选好的位置,晚了就没了。”当日,北京万科对外打出“万科天地、长阳天地,72不打烊”的广告,鸿坤大都荟、华远西红世等多个商住也纷纷表示24小时卖房,催促买房人尽快签约。
直至晚上10点多,住建委的辟谣消息传来:“14日晚24点,北京将全面停止商住房网签”的消息不属实。不过,当天开发商及各个销售渠道已经成了最大赢家,北京商业类项目单日签约达到了2672套,合计签约金额达56.4亿元,其中42亿元是商住类物业签约创造。一天的签约量相当于5月全月签约量的60%。
部分投资客开始撤离
有了官方的回应,市场没有瞬间降温,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已经有部分投资客开始有撤离的迹象。
15日,北京商业类物业单日签约整体签915套,虽然不及14日的爆发式成交,但签约量依旧维持高位。18日、19日,北京晨报记者走访了亦庄、门头沟、顺义等地区的商住项目,销售人员虽然已不及14日那么亢奋和信誓旦旦,但依旧认为房子不愁卖,“未来肯定要限购,只是时间问题。”
住建委辟谣暂停网签之说,但关于是否会限购的话题却未做出过多解释。商住是否会限购?什么时间限购?如何限购?一系列购房者关心的问题依旧没有答案。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辟谣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过热的商住产品降温。“现在正处于消费者和开发商博弈的时间点,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拐点。因为恐慌性入市的人一进入,许多资深投资客已经开始选择撤离。”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表示,如果不出台限购,预计整体市场将很快恢复平稳,“13日、14日透支了市场成交,有可能在7月和8月市场会出现明显的降温。”
北京晨报记者 杨奕
限购的风从哪儿刮起?
为何市场就突然刮起了商住房限购之风?传言难道纯属空穴来风?事实上,随着北京住宅价格的走高,低总价、不限购的商住已经不再是“鸡肋”,去年北京商住公寓成交套数就出现了超过70%的上涨,今年新建商品房的成交中,商住所占比例更是首次超过住宅。成交的火热,加上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给了限购传闻流出的理由。
今年商住签约量首超住宅
不限购、宜商宜住、低总价、买一层送一层、拎包即住……这些溢美之词成为商住项目的“吸睛”点。2010年北京住宅限购政策实施,商住产品一时间成了诺亚方舟,解决了许多人的“购房资格”问题,成了许多买房人的替代品。但由于商住公寓最高50年的产权年限、水电费高、不能落户等特点,其成交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热。2015年之前,这个宜商宜住的特殊产品,还成了很多人眼中“住得不舒服,商得没面子”的鸡肋。
不过,在北京执行了5年时间的严格限购之后,2015年北京楼市成交量出现反弹,对住宅、别墅类产品购房资格的限制,使得商住公寓不限购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同时,高地价向高房价传导,入市新盘日趋豪宅化,住宅价格走高等现状,使单价尚在低位、面积偏小的商住公寓市场吸引了刚需客群和投资客涌入,多因素的叠加,让2015年商住公寓的成交出现大涨。
亚豪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商住房总成交量为21423套,比2014年的12477套,上涨了71.69%。其中,通州区成交量最高为5253套,占比24.52%;其次是大兴区,总成交3859套,占比18.01%。
自通州住宅“史上最严限购令”出台后需求转移释放,加上近期商住限购传言的流出,今年商住公寓的成交更是大爆发。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今年北京新房中,住宅签约20742套,商住公寓类物业签约则达到了26336套,在合计签约的4.7万套中,商住公寓占比高达55.9%,商住产品签约量首次超过了住宅。这一比例也是历史最高点,2015年该比例为28.5%,而此前每年比例也基本保持在30%以内。
成交均价稳中有升
价格尚在低位,是商住公寓的一大吸引力。比如一套位于南二环边上的住宅,价格每平方米在6万元左右,而如果同一区域的商住项目,每平方米的价格只需要3万多元。且商住项目一般面积较小,除了适合刚需人群,对投资客来说也总价可控。
“没有购房资格,只能买商住,买一层送一层,总价才100多万,有个自己的房子总比租房好。”日前刚在东四环边买完房的李女士称,2013年刚来北京时在亦庄看了一个商住项目,当时每平方米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如今也涨到了24000元/平方米,“虽然价格涨的没有住宅快,但也涨了不少,尤其2015年涨的更多。”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商住产品不仅成交上涨,成交总额以及成交均价也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5年商住房总成交额422.87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32.69%;成交均价为2936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2.56%。而今年以来,每月成交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五个月除了2月成交均价出现环比下降,其它各月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环比上升。单从上个月的数据看,北京商住公寓成交均价为29501元/平方米,比4月的27549元/平方米上涨了近2000元,同比去年5月的26929元/平方米上涨了2500多元。“2月成交均价的下降与春节假期有一定关系,总体看价格呈稳中有升的态势。”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
支撑传言的“官方背景”
量价齐升为限购传言的流出找到了市场的借口,而政策的解读则为传言的扩散找到了官方背景。
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允许改建房屋用于租赁,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应当按照居民标准执行。“这个政策出台后的6月6日,门头沟商住房就暂停网签,再加上此前有通州限购的前车之鉴,市场出现北京商住全面限购的传言和猜测就不难理解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商住房限购是有政策依据的,在北京出让的任何一宗土地的标书中,均明确了不可以将商业属性地块作为居住用途使用,“按照当下的市场基本面,租售比悬殊,即使商住房想出租,要想收回出售价格少说也要50年,如果不限购,在一二线城市根本不可能有企业会选择公寓转长期出租。但如果限购,销售对象只能是企业,那么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未来购买房子的企业,都将会也只能考虑长期出租,这部分房源将是稳定租赁市场的利器。对于住房租赁企业,国务院的租赁政策也有相应支持,如支持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市场心态
拟购房者:辟谣后长舒一口气
6月14日,是王女士极度纠结的一天。当天下午,她接到一位亦庄商住项目销售人员的电话,“要买房的话赶紧到售楼处来签约,过了今晚就要暂停网签,想买都买不上了。”销售人员为了增加自己说话内容的可信度,还专门传来售楼处的视频,看到满屋的买房者,王女士开始有些动心了。
为了核实消息的真假,王女士又向其它商住项目咨询,得到的均是同样的消息。“好多项目都说24小时不打烊,购买商住公寓按说首付50%,当时还有项目的销售说当天去只用交20%,剩下的30%一个月内补足就行。感觉开发商也慌了,很难不相信这是真的。”王女士原本打算去项目看看,但由于当天有其它的事耽搁,没去成,“从下午接到电话后一直很焦虑,虽然没去成,但是一直通过微信与销售联系,关注当天的动态。直到晚上10点多,看到网上住建委的辟谣新闻才长舒一口气。”王女士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由于没有购房资格,近期一直在看商住公寓,“之前的纠结点是买商住公寓还是过两年买住宅,现在听说商住限购,焦虑的已经是什么时候出手买商住的问题了。”
已购房者:担心限购影响房价
商住公寓限购与否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因为它已经成为北京楼市的主角,其销售对象主要包括刚需购房者和投资客。限购对于前者来说影响不大,如徐女士所言,“管它限不限,房价涨不涨,反正我就是自住,也不卖。”但投资客却感受到了危机,因为投资客一向对政策风向敏感,商住是否纳入限购,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楼市的判断。
“这次住建委的辟谣只是说目前不会停止网签,并没有对限购做出过多解释,感觉是为以后调控留了一个口。”李先生目前拥有三套商住公寓,每月能收近2万元的租金,“限购之后可能会影响房子的再出售,现在溢价已经不错了,万一被限制买卖、房价下跌就得不偿失了。”李先生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他已经有了卖房的打算。
刚买房的许女士向记者表示出自己的担心,她前几天刚在顺义签了约,首付交了,但贷款还没批下来,“本来商住项目交易就会比住宅的税费高,如果限购,购买力会减少,房子价格估计就会下来,刚买不会就被套吧?”
对于商住项目的投资需求,销售人员也并不避讳。“跟我咨询过买房的差不多一半以上是投资者。”一位顺义商住项目的销售人员表示。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