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国在为信用“微硬着陆”做准备

来源:新浪财经 2016-06-02 11:33:20

  中国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信用风险释放做着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引导释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有些硬着陆的味道,但由于是在力求主动、可控的情况下发生,且当局反复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把这称 ...

  中国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信用风险释放做着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引导释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有些硬着陆的味道,但由于是在力求主动、可控的情况下发生,且当局反复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把这称之为“微硬着陆”。

  几个消息----

  之一:

  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的清理规范工作。保险资管公司的通道业务被暂停,各公司需要需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对这一项业务的投资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自查。

  之二:

  上海、广东等多地监管部门近日要求辖内银行自查新兴表外业务和表内资产表外化等风险,要求具体查截至今年4月底有业务余额的表外类信贷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金融衍生品类)的授信占用和使用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有理财资金运作权限的机构,还要求报截至4月末拥有自主投资权限的表外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规模以及为全行表外理财提供非标资产余额。

  消息人士透露,广东辖内银行亦在自查表外业务和表内资产表外化等风险,“主要是落实银监会27号文的要求,摸底金融系统风险,新兴表外业务由于没有反映在表内,使得风险资产计提以及拨备可能会不足。”

  之三:

  中国的债券监管机构本周二在北京召开了会议,一些市场参与人士在会上投票通过了信用违约互换(CDS)业务指引。中国正考虑启动CDS交易。

  该业务指引明确,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交易时确定的信用事件范围至少应包括支付违约、破产。根据参考实体实际信用情况的不同,可纳入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潜在加速到期以及债务重组等其他信用事件。

  近来,保险成为继信托、(券商、基金、期货)资管、私募之后,银行资产出表的另一主要大流量通道,而资产出表的目的也已与前些年信贷膨胀时为了多放款的影子银行、加杠杆、满足存贷比考核等有着天壤之别,现在的出表更多是为了不良资产的腾挪,以时间换空间。

  银行类信贷资表外业务的行至也在发生悄然改变,从先前的优质资产规模扩张向不良资产腾挪转变;而规模庞大的非标资产投资业务,一方面资产质量下降、信用风险上升;另一方面互持、对敲的隐患也暗藏其中。

  粉饰报表的通道业务、资产业务,将使监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的不良信用数据,使信用风险调控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如果力度过大,将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发生。

  叫停业务使信用实际情况得以暴露,摸底令调控进退有据。

  如果说上述动作是为了有序引爆信用风险发做缓冲支持和数据支持,而CDS的推出则是在对风险释引爆提供风险转移工具。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是对债权人所拥有债权的一种保险。CDS卖家售出CDS,对相应的一份债权将来是否得以履约做出担保;CDS买家支付固定成本,把债权违约的风险让渡给了CDS卖家。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买方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向卖房交换等值现金,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如果不清楚可参考美国电影《大空头》)。

  CDS的加速推出是为了现在持有大量风险债权的银行、投行、保险公司等机构转移风险做准备,而卖方在现阶段显而易见风险较高。

  那么可以想见的是,在信用风险不断上升的当下,CDS推出后要么价格较高,要么交易将不那么活跃,是否能够达成目标存疑。

  不过,总体来看,中国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信用风险释放做着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引导释放,因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主动权。

  信用风险释放的结果是违约,不但相关债务人可能会大面积破产清算,债权人也必将蒙受损失。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有些硬着陆的味道,但由于是在力求主动、可控的情况下发生,且当局反复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把这称之为“微硬着陆”。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金融市场专家,历任中外资金融机构交易员、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债新常态 4月取消发行1400亿


财新网 2017-05-04 13:06:54

中国互联网征信创新共享峰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网 2016-08-03 09:46:00

二手车交易限迁5月底取消 建信用记录


人民日报 2016-03-28 09:00:00

债券市场迎来首例信用债违约


网络 2014-03-05 12:59:36

遏制食品造假 别光靠良心


苏州日报 2013-07-30 15:48:4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