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二手车市场主体信用将公开 问题二手车别想藏“病历”

来源:苏州日报 2016-05-06 15:47:20

  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最担心的问题是买到问题车、事故车、高价车。现在,这样的担心有望被终结。来自苏州市工商局市场分局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消息称,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 ...

  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最担心的问题是买到问题车、事故车、高价车。现在,这样的担心有望被终结。来自苏州市工商局市场分局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消息称,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在推出一些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政策的同时,还提出了将加快建立二手车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以方便购车人查询每一辆车的“前世今生”。
  苏州二手车年交易额超150亿元
  “以前像二手车交易这个层面的政策、措施出台,一般由商务部门印发,这次由国办发文,足见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园区通源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总经理朱军说。
  苏州市工商局和苏州市二手车业商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二手车交易已成为我市汽车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2015年底,不包括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市大市已有二手车交易专业市场30余家,其中,已开业的27家2015年交易量为21.16万辆,年交易额超过150亿元,其中四成为网上交易。
  苏州市二手车业商会相关资料显示,我市二手车交易起步于2000年,至今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二手车交易区域市场之一。主要表现在: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质变,置换需求逐渐上升,已占新车销售比例近两成;二手车销售模式以4S店为主,日益规范,二手车交易已占到不少新车4S店交易量的三成;近五年二手车交易量年均增速超过10%。
  苏州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290多万辆,2015年新增新车超过34万余辆。朱军认为,以欧美发达国家二手车与新车的销售比例最高达3??1测算,我市二手车交易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激活二手车市场存量,有利于为新车消费创造新空间,还能带动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行业的发展。”
  苏州不在取消“限迁”之列
  为了保护环境,不少地方对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车辆有规定,其中首推“限迁”,即限制一定排放标准以下的外地二手车迁入本地市场。如苏州规定,只有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车辆才能交易、上牌。此次国办《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营造二手车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各地不得制定实施限制二手车迁入的政策。对于目前已经实施“限迁”的地方,要在2016年5月底前取消。那么,苏州的情况怎样呢?
  朱军说,这个文件还明确,属于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例外,而苏州正在此列。也就是说,在江苏、苏州没有出台相关细则之前,目前进入苏州二手车市场的旧机动车仍然须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反之,苏州国四、国三排放标准的车,也无法进入这些地区。
  朱军分析说,“限迁”政策确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可流通的二手车数量以及周边城市居民的旧车置换行为,使一些城市的二手车无法销往临近市场,即使卖得出,车价也大幅缩水,导致一些消费者选择延迟更新车辆,有的则不得已低价卖出旧车。一些符合上路标准的老旧二手车无法正常落户。
  二手车“前世今生”都可查个透
  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最怕信息不透明,买到事故车、问题车、高价车。今后,这样的担心有望终结。
  《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二手车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即覆盖生产、销售、登记、检验、保养、维修、保险、报废等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体系,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信用中国”网站予以公开,向社会开放,便于查询。
  朱军解释说,信息流通服务的透明和规范是发达国家二手车市场的一大特点。在美国,只要登录相关网站,输入一辆车的车牌号,这辆车的生产、销售、交易、事故、盗抢等信息都可查询到。其中一部分由政府机构免费提供,一部分由商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而目前在我国上述信息却被各汽车厂家、经销服务机构、保险公司所垄断,并不完全开放,尤其是涉及事故维修的细节。此次《意见》提出这些措施,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缓解。
  对于一些消费者担心会不会导致车主信息泄露,朱军表示,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公开的只是车辆信息,即车辆“出生”后各个环节的信息,与车主无关。
  朱军还认为,这一举措还将有利于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经销企业、拍卖企业、鉴定评估机构、维修服务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使得整个交易信息公开、车况透明,交易成本公开公平,最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债券市场迎来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中金社 2016-05-16 15:33:39

“恶意透支”信用卡要追刑责


网络 2014-06-30 15:07:4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