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大数据成为工行防控信用风险新利器

来源:每日甘肃网 2016-05-03 16:09:36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持续深化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在信用风险领域的运用,通过构建“人工+智能”的组合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对信贷与投资风险的集约化、智能化和立体化管控。目前,工商银行已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 ...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持续深化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在信用风险领域的运用,通过构建“人工+智能”的组合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对信贷与投资风险的集约化、智能化和立体化管控。目前,工商银行已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全行信贷与代理投资业务的实时扫描监控,在及时预警提示风险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部分融资风险。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往银行的信用风险防控主要依靠信贷人员的经验判断和事后的风险防控手段,但在当前信贷风险跨市场、跨地区、跨系统传染的复杂环境下,传统管控手段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且传导链条过长、前瞻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工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科技优势和信贷管理经验,于2014年成立了业内首个专业化信用风险监控机构——信用风险监控中心。该中心集信用风险的分析、监测、预警、管控于一体,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手段,确立了分析建模、实时监测、风险预警、核查管控、跟踪督办、反馈优化及考核评价的信用风险监控工作流程,实时开展融资客户、融资产品、信贷机构及信贷人员风险的监测预警及跟踪管控,并实现了监控工作的系统化运行,有效增强了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前瞻性,促进了全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风险监测预警方面,工商银行在有效整合和深入挖掘行内外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分析融资客户风险变化规律,研发并投产了一系列信用风险监控预警模型,构建了覆盖信贷投放、资产质量、日常运营及基础管理等多维度的信用风险日常监测指标体系,有效监测信贷与代理投资业务运行情况,及时揭示和管控业务风险。同时,加强对内外部形势的深入分析和提前预判,针对风险隐患相对较大的重点风险领域开展专项分析和治理,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全行信贷经营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工商银行将在现有信用风险监控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构建起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信贷管控模式,把数据模型支持嵌入信贷全流程,形成面向未来、管控有力、运行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新体系,为全行信贷和投资业务保驾护航。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央行新规明年起实施 多家银行已取消信用卡超限费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6-11-22 09:44:21

短期出口信用险支持出口157.4亿美元


北京商报 2014-02-12 11:30:5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